斗篷现在人已经不用了,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了,而中国古人都披戴斗篷的习惯,尤其是春秋时节,斗篷成为披在肩上的宽大无袖的御寒外衣。
斗篷又名“莲蓬衣”、“一口钟”、“一裹圆”。用以防风御寒。短者曾称帔,长者又称斗篷。斗篷,据传是从蓑衣演变而来,最初用棕麻编成,以御雨雪,名谓“斗袯”。到明清时,才多用丝织物制作,并不限于雨雪天使用,当时叫做大衣,是一种御寒的服饰,有长式和短式,有高领和低领。凡冬天外出,不论男女官庶,都喜披裹斗篷,但有个规矩,不能穿着这种服饰行礼,不然被视为不敬。清代中叶以后,妇女穿着斗篷很普遍,制作日益精巧,一般都用鲜艳的绸缎制作,上绣花纹,讲究的在里面衬以皮毛。
斗篷的样式
斗篷立领,对襟,衣身长及踝。领部打襕收小,穿时以领部短带系结,领部以下散开无纽扣,故上部小下部大,形状如钟,故又名『一口钟』,为御风寒而加披的外衣,多用于角色行路和夜行之时披用。配有风帽,为单件,与斗蓬衣身不相连。男女皆用,有花、素两类。男角色有黄、红、黑等色,上绣蟒纹或飞禽云朵。女角色颜色较多,上绣凤采牡丹或花鸟,明黄色者为帝王后妃专用。另有白色地绣竹叶的,为观音专用。
古代人披的斗篷
来源: 浏览 5326 次
上一篇:山西民俗文化有哪些
下一篇:张献忠屠川的历史真相分析
更多关于 古代人披的斗篷 的信息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