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民俗动态 > 【民俗】古人用什么洗头发

【民俗】古人用什么洗头发

来源:  浏览 1673

古人对头发非常重视,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所以古代人无论是男人女人都是留着长发,不敢剪短发。
古人这么长的的头发洗发就是个难题了,而且古人也没有洗发香波如何洗发呢?诗经·小雅·采绿》中有载,“终朝来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这里的“绿”,就是一种用于清洁头发的草本植物。这是西周时期的民谣,说明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头发的清洁问题,并且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普及到了平常百姓日常生活中。这有可能是皂荚之类的洗发用品。
洗发时所用的洗发液,自然不会都是那绿草叶子,那是寻常百姓才用的东西,稍微富有一些的人家,所用的洗发液是“稷”,又称“潘”,是一种用五谷之类的东西所煮出来的汁水。人们用这种东西洗发时,用白理木做的梳子来去垢,洗完发后,用象牙梳子来梳理——这自然是贫苦人家难以享受到的境遇。古人不仅蓄发,还盘髻,戴巾戴冠。
那古人什么时候会洗头呢?一般来说,平民百姓是不讲究的,头痒了自然就会去洗,并不规定时间,不过他们对妇女洗发的规定比较严苛:《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传》载“盥浣尘秽,服饰鲜絜,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这里虽然提出了按时洗头的要求,但并没有规定具体的时间。管得更严的是官吏,上述所讲,“五日而休沐”。

《唐会要》中,我们看出这种制度又有所更改:“永徽三年二月十一日,上以天下无虞,百司务简,每至旬假,许不视事,以与百僚休沐”,这里面休沐的时间变成了“旬假”,即十天一次,而这种旬假又被宋朝人抄了过去,《永乐大典》中引了《宋会要》中有关休沐一事的记述,这里我们就不搬出来了。
古人洗发
上述所讲,是人们切身所需要,只有事到临头,身上难受了,人们才会进行洗沐,但古人讲“礼”,洗沐的规定当然不会到此为止,现在我们来看看他们在别的场合是怎样做的。

古人会在特别的时候进行洗沐,以此来表示尊重,如《史记·田儋列传第三十四》中记载,“横谢使者曰:‘人臣见天子当洗沐。’”又如《论语》中所记载孔子沐浴而朝,将陈成子弑杀简公的事情告之哀公的事情。在《文艺传中·宋之问传》中记载宋之问“乃饮食洗沐就死”,而类似这种沐浴后等死的例子在古代不乏其人。

常言道,“死者为重”,在古代更是如此,人们极为重视丧礼,洗头自然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礼记·曲礼》中有载,“居丧之礼,头有创则沐,身有疡则浴”,这是非常严苛的,对于有洁癖的人来讲,简直是不可忍受。当然,丧期不可洗沐的时间期限是三个月(古制守丧期限为三年)。如果你以为到此为止,那实在太过小看古人对于礼的推崇,或者说是偏执,因为就算强制的期限只是三个月,常有人坚持三年不洗沐,如《新唐书》中所记载的“柳公绰居丧毁慕,三年不澡沐”,这大大超出了《礼记·丧服四制》中“三月而沐”的规定,在那个年代,是“至孝”的体现。

照例,三年不沐,仍然不是古人在这洗沐一途之上的极致,《新唐书》中《纪王慎传》记载纪王慎之女“始八岁,闻慎有疾,不食……及王死,号恸,呕血数升,免丧,绝膏沐者二十年”,这就极耸人听闻了。

上一篇:北京故宫文物医院传承中国传统手艺和文化

下一篇:大清朝康乾盛世国库里有多少白银银锭

更多关于 【民俗】古人用什么洗头发 的信息
民间艺术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艺步骤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

福州脱胎漆器以轻巧、精美而闻名,因为成分只有漆、夏布或绸..
白与黑的艺术:乌铜走银手工艺

白与黑的艺术: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是云南一种独特的铜制纯手工工..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画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

“炕围画”在山西省尤其以山西忻州宁武、忻州原平、代县的炕..
民间艺术缩骨功

民间艺术缩骨功

缩骨功,也叫缩骨术也叫卸索,卸索的表演,这就是缩骨功。卸..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技艺起源于200年前的清代八旗子弟。宫廷鸟笼..
风筝魏

风筝魏

风筝是民间传统手工艺术,而风筝魏就是过去老手艺人的一个品..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特点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

明代漆工艺的活跃与明王室对漆器的推崇与重视有着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