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大婚可以说在封建王朝可以说是国家大事,也是一个皇帝登基的成人礼之一,皇帝大婚环节众多,礼节习俗繁复,按《仪礼•士昏礼》所载,婚礼主要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个部分,即婚礼中的“六礼”。其实这只是清朝皇帝大婚里几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清入关后共十位皇帝,并不是所有皇帝都举行过大婚典礼。五位在即位前已成婚,而溥仪的婚礼在清朝被推翻之后,所以真正在紫禁城中举行过大婚典礼的,只有顺治、康熙、同治和光绪四位。
清代皇帝大婚礼仪主要有纳采、大征、册立、奉迎、合卺、朝见、颁诏、庆贺、筵宴等。两相对比不难发现,因为皇后是从记名秀女中指立,所以取消了问名和纳吉之礼;因为规模宏大而把纳征改名为大征;因皇帝不亲自迎接新娘,故改亲迎为奉迎;最重要的是,在奉迎前多了皇后的册立之礼。
纳采礼
清代皇帝大婚的纳采礼包括配有鞍辔的马十匹、甲胄十副、缎百匹、布二百匹、金茶筒(多穆壶)一、银盆两。满族以骑射立国,故而在纳采礼中,马匹、甲胄占有重要位置,甚至在洞房中也要悬挂腰刀。
“媒妁传言,女家已许,乃使人纳其采择之礼。”
男家派媒人到女家求婚,女家同意后便会派使者送礼,女家收礼后便是订婚了。
大征
“征”即证、成之意,又称纳币。
清代皇帝大征礼物包括黄金二百两、白银万两、金茶筒一、银茶筒二、银盆二、缎千匹、文马二十匹、闲马四十匹、驮甲二十副;另赐皇后家人金银马匹等物。
使者受节从太和殿出发,这其中,送给皇后的礼物仍会回到宫中,而给皇后家人的赐物则成为皇后母家真正所纳之“币”。
妆奁
妆奁,中国传统婚俗之一。原指女子梳妆打扮时所用的镜匣。后泛指随出嫁女子带往男家的嫁妆。清代皇帝大婚各项环节都经过国家天文历法机构钦天监的卜测,因此婚礼中不再专门开列“告期”等环节,在大婚图中也以对妆奁的描绘代替。在大婚前,皇后的妆奁抬进皇宫的同时,也就等同于告知了奉迎的时间,即妆奁全部入宫后的次日。
皇后的妆奁由皇家采办,顺治、康熙二帝大婚之时,国力尚弱,事在初始,未免品物疏简。到同治、光绪时,妆奁内容已是绸缎裘皮、布料成衣、珠宝首饰、陈设清供、实用家具等无所不包。二后的妆奁分别达到了600抬和200抬,用了6天和2天才全部抬进皇宫。
册立、奉迎
册立奉迎礼是皇帝大婚中最为隆重的礼节,一般与合卺礼在同一日连续举行,一起构成了大婚礼仪的高潮。
通常新郎会前往女家亲自迎娶新娘,所以称亲迎礼;皇帝则是派遣使者到准皇后母家府邸,对皇后进行册立后,再将其迎入宫中,故而改称奉迎礼。
册立礼就是向“准皇后”授予象征皇后地位的金册与金宝的过程。清代金册、金宝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形制与皇帝御宝相同,它们就如同皇后的“身份证”一样。册立礼在皇后母家府邸举行,经此册立后,“准皇后”才真正确立皇后的身份。
迎亲当日,皇帝亲临太和殿举行命使仪式。使节受命持金节率仪仗队伍,出太和门前往皇后府邸。完成册立礼后,皇后便乘凤舆入宫;在乾清门下凤舆后,跨过预先设置的火盆、马鞍,步入洞房——坤宁宫东暖阁。之后夫妇二人行合卺之礼(今交杯酒的前身),夫妻关系就正式确立了。
庙见礼、朝见礼
经过洞房合卺诸礼,男女双方结拜而成夫妇,作为嫁到男家的女子必须到夫家家庙祭奠祖先,以求得男方祖先神灵对新妇的接纳。
所以婚后次日,帝后二人便到夫家家庙(清初为奉先殿,后改至寿皇殿)祭拜,行庙见礼。
此后,皇后还需拜见皇太后,向太后献如意,并设宴盥馈太后,如同民间新妇入门后下厨飨馈公婆一样,只不过皇后本人无需亲自下厨。以此彰显等级,并表明皇后要有母仪天下之责。
颁诏礼、庆贺礼、筵宴礼
这三礼都是婚礼后与众同乐之礼。
皇帝大婚是全国的喜事,自然要行颁诏大典,颁布诏书昭告天下,此为颁诏礼。
庆贺礼是王公大臣向帝后进表庆贺之礼,但在同治与光绪二帝大婚的庆贺礼中,实际掌权的太后却成了群臣行礼的主要对象。
筵宴礼则是皇帝为答谢皇后父亲及其族属而专门设置的筵席。皇帝亲自御临太和殿,设法驾卤簿、乐悬、黄幕反坫等,以敬重其事。席间载歌载舞,甚是热闹。
随着封建王朝的灭亡,如此繁复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了,如今新人结婚崇尚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