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川成都在三千年前就在成都平原聚居,这些部落号称蜀国。古蜀国自出现至公元前316年被秦灭时止,共经历了蚕从、柏灌、鱼凫、望帝、开明等五世帝王的统治。历史上先后建都成都的国家共有8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蜀国、东汉时期的成家国、三国时期的蜀汉王朝、西晋时期的成汉国、东晋时的西蜀王国、五代十国时期的前蜀国和后蜀国以及张献忠建立的大西国。
1.古蜀国:3000年前—公元前316年
瞿上城,是蚕丛在成都平原立国治蜀建立的第一个都城,是蚕丛王创造辉煌古蜀国历史的第一个“指挥所”。瞿上城在双流县南十八里的牧马山上,此山坟起于成都平原之南,枕足岷江,迤逦三十余华里,宽二十余华里,山高约近百米,左右为平原。现在瞿上乡境内还有蚕丛王立国治蜀的遗址。史记.正义》:“蜀先称王者蚕丛,国破,子孙居姚、昌、楚、鬻等处……”姚、昌、楚、鬻,就是现在西昌和云南楚雄一带。
开明帝传位12代, 开明帝治蜀期间,是蜀国国力最强大的时期。西周、春秋时期,成都仍然为古蜀国领地。
公元前4世纪,古蜀国开明五世(一说九世)废帝号称王,将蜀国都城由郫县迁至赤里(今成都上南大街一带),建立庙宇,并取周太王迁岐“一年成邑,三年成都”之意,成都之名即源于此,至此,成都也才由茅野之地变为都城。至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开明帝及其传人统治蜀国达360多年。
2.成家国:公元25年—公元36年,立国12年
成家的开国皇帝叫公孙述,公孙述(?—公元36年),字子阳,扶风茂陵人(陕西兴平东南)。年少时就很有政治才能,当地太守重用他,“使兼摄五县,政事修理,奸盗不发。”(《后汉书:隗嚣公公孙述列传》)。王莽改制的时候,将蜀郡改为导江,太守称为卒正,公孙述被任命担任了这一职务。时值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纷纷起义反对王莽的新朝,一些绿林豪杰也招兵买马,横行江湖。 有一批从汉中来的乌合之众,打着义兵的旗号到了成都,不仅掳掠暴横而且放火抢劫。公孙述对此当然不能袖手旁观,他立即组织地方力量,打败了这批“寇贼”。通过这次军事行动,公孙述确保了蜀郡的稳定和安全,并由此而掌握了地方兵权。公孙述采取保郡自守的做法,在当时的历史状况下,还是值得肯定的,使蜀郡避免了战乱破坏,所以得到了部下和百姓的拥戴。下图是公孙述。
但随着势力的扩张,公孙述的野心也急剧膨胀,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在亲信的煽动下,他就想自立为天子。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在洛阳称帝。同年四月,公孙述也在距奉节城东8公里的地方筑起白帝城称帝,自称白帝,定都成都,国号成家,年号龙兴。用他的两个弟弟分别担任了大司马和大司空,又封两个儿子为王。 公元36年底,东汉兵临成都,公孙述亲自带兵出城迎战,大败,公孙述被刺中胸部,当晚卒于成都,人死国亡,光武帝尽灭其宗戚。
3.蜀汉国:公元211年—公元263年,立国52年
蜀汉的开国皇帝是刘备,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河北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东汉灵帝末年,刘备与关羽、张飞一道讨黄巾军有功,遂为安喜县尉。密诛曹操不成,潜逃。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后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取得益州与汉中,自立为汉中王。221年,于成都即位称帝,国号汉,年号建章。国土有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谥号昭烈帝,史称为刘先主。
后主刘禅:刘禅(224年—264年),小名阿斗,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汉国皇帝。刘禅初为皇帝时,对诸葛亮充分信任,军国大事全权委任于诸葛亮。后听信谗言,干涉军政,使得诸葛亮一次次北伐无功而返。诸葛亮、蒋琬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迫使姜维外出屯田避乱,蜀国逐渐衰败。下图是武侯祠中的三义庙。
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魏将邓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刘禅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阻击邓艾。诸葛瞻在绵竹战死,魏军进而逼近成都。这时,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还在剑阁驻守,毫无损伤。后主一听敌军逼近,慌作一团,不知所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议。有人建议后主逃向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及云、贵部分地区),但那里情况复杂,能否站稳没有把握。有人建议东投孙吴,但孙吴也日益衰弱,自身难保。光禄大夫谯周力主降魏,后主竟采纳降魏的建议,反缚自己双手,出城投降邓艾,并根据邓艾的命令,下令蜀军全部投降。
三月,刘禅被押到洛阳,降封为安乐公。魏国还将他的子孙和旧臣50多人封侯,以笼络人心,稳定蜀汉局势。刘禅却认为这是对他的很大恩典,感激不尽。刘禅闲居于洛阳,直到公元271年病死。刘禅史称刘后主。
4. 成汉帝国:公元304年—公元347年,立国43年
成国:304—338,34年;汉国:338—347,9年
成汉国的开国皇帝叫李雄,李特的儿子。《华阳国志.本记》叙曰:“李特字玄休,略阳(属于陕西)临谓人也,祖世本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北上复号曰‘巴人’。”李雄(272年-333年),字仲隽,李特的第三子。年轻时以烈气出名,每次回乡里,有识之士都很器重他。西永宁元年(301年)十月,巴氐人李特、李雄领导秦、雍六郡流民在益州(治今成都)起义。时关中干旱,连年饥荒,六郡汉、氐、羌、密等各族民众10余万人经汉川流入巴蜀地区就食。当地官府逼迫其返乡,激起流民起义,屡败晋军,攻占广汉,进围成都。李特与蜀人约法三章,赈贷贫人,得到益州民众的支持。后李特战死,其弟李流和李雄继续领统义军。李流牺牲后,李雄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今四川)牧,建都郫城。304年,平西将军罗尚派兵攻打李雄,李雄击败罗尚的进攻,占领了成都,称成都王,在境内特赦,建年号为建兴,废除西晋的法规,设立约法7章。封拜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太宰及其他各类职官。306年,李雄即帝位,改年号太武,国号成。李雄在位30年。他秉性宽厚,简刑约法,政事宽和,甚有名称。当时全国大乱,唯有四川成都战事稀少。于是,李雄兴办学校,设置史官,政事之暇,他还手不释卷。民赋规定每岁男丁纳谷三斛,女丁折半,疫病人又折半,户调绢不过数丈,绵数两。一时,事少役稀,百姓富实,闾门不闭,无相侵盗。 334年,李雄患病而死,谥为武帝,庙号太守,太子李班继位。李班是李雄的哥哥李荡之子,是个仁孝之人,并不是做皇帝的材料。李雄死后,他虽即帝位,却一心只在殡宫中服丧,将朝中政事都交给他的叔父,李雄的堂弟建宁王李寿处理。这时,李雄的亲儿子车骑将军李越奔丧回成都。他认为李班并非李雄亲生,心有不服,就和他的弟弟安东将军李期暗中策划推翻李班。李班之弟李玝对此有所察觉,劝李班把李越和李期打发到外地,以免留在成都生事。李班却认为李雄尚未下葬,不忍心下令,还对李越等人诚心相待,反而觉得李玝太过多疑,把他派到涪城去镇守。李越却不懂感恩戴德,十月,他乘李班晚上在殡宫中哭丧的机会,将他杀死。同时又杀死其兄李都,奉李期为皇帝,改元玉恒,这也就是成幽公。 成幽公玉恒五年(公元338年),李寿假造了妹夫任调的来信,将这封信交给手下将士看,信中说李期要加害他。将士们群情激愤,李寿便以将军李弈为先锋,率一万大军从驻守的涪城前去攻打成都。李期哪里料到李寿的行动如此之快,成都城内根本未曾设置防备。李寿的世子李势正在朝中做翊军校尉,这一来就成了内应,他打开城门迎接李寿军队,李寿派兵守在宫门。还没召集起军队的李期成了瓮中之鳖,只好尴尬地派人犒劳李寿的军队。李寿先上奏李越、景骞等人乱政,将这些李期的同党亲信全部除掉,然后又假传太后之命,废李期为邛都县公,软禁在冷宫中。李期失势,在寂寞中哀叹说:“天下之主如今却成了一个小小的县公,还不如死啊!”随即自缢而死,时年25岁。
李寿消灭了李期的势力,大臣罗恒、解思明等人劝他不要再做皇帝,改称成都王,向东晋称藩,而妹夫任调等则劝他称帝。李寿即皇帝位,改国号为汉,改元汉兴。因为这个汉国就是从前的成国,为了和西汉、东汉、蜀汉等其他诸汉区别开来,历史上把李寿的这个汉国称为“成汉”。在十六国中,成国和成汉是同一个国家。 尽管李寿改了国号,并努力把成汉恢复到李雄在位时的状况,然而经过连续三朝的变乱,成汉的颓势已经不可阻挡,称帝一事也遭到了朝中大臣的质疑。石虎向李寿要求共灭东晋,李寿本人十分激动,并征集兵粮,亲自主持阅兵仪式。在阅兵式上,以解思明为首的大臣们以“唇亡齿寒”的道理苦谏李寿,李寿终于下令中止伐晋的准备,从大臣到普通士兵一齐高呼“万岁”,可以看出到了这个时候,成汉已经自身难保。
既然成汉无力东进灭晋,那么它的命运就只能是坐等东晋来消灭它了。343年,成汉帝李寿死,太子李势继位。李势(?-361年),字子仁,寿长子。346年,成汉帝国内乱,东晋桓温西征,攻击成汉帝国。347年,东晋大将桓温攻陷成都,俘李势,灭成汉帝国。李势被迁于建康,封归义侯。升平五年死。
汉世系表
(1)太宗 武帝 李雄(274-334):在位(304-334)
(2)戾太子 哀帝 李班(288-334):在位(334)
(3)幽公 李期(314-338):在位(335-338)
(4)中宗 昭文帝李寿(300-343):在位(338-343)
(5)李势(343-347):在位(343-347)
5.西蜀王国:公元405年—公元413年,立国8年
西蜀王国的开国皇帝是谯纵。谯纵(?—413年),巴西南充(今四川南充市南部县永红乡人)人,出身世家大族。 谯纵生活在东晋后期,那是一个黑暗和混乱的年代。谯纵从小目睹了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便立志要为安定社会,救民于水火作一番事业。他禀性聪明,加上饱读富学,所以腹中广有谋略。他为人谨慎,遇事小心,所以办事很稳当。他又讲义气,重友情,乐于助困扶危,深得朋友、同事、百姓敬爱和拥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叛军围攻江陵,形势危急,朝廷要益州(今四川)出兵解江陵之围。益州刺史毛璩遣谯纵等领诸县氐兵东下征讨桓玄,蜀军要离乡远征,将士们都满腹牢骚,有几位将领见军心可用,就商量发动兵变。当军队行至现在的蓬溪县口时,将士们就不肯再走了,他们公推谯纵为主,叛晋自立。谯纵不肯叛晋,大家一再劝说,谯纵就跳入河中,将士们把他救起来,推到车中坐下。将士们举出东晋统治的种种危机和大厦将倾的情况来,说与其被朝廷东征西调,不如据蜀自立。谯纵对东晋政治腐败、盗贼蜂起、民不聊生、面临崩溃的局面是清楚的,只不过封建正统思想一时转不过弯来,通过将士们的再三劝说,他想到如果能割据蜀地,也可以让蜀中老百姓减少一些战争灾祸,就答应了。但他又不同意当首领,说自己才疏德薄,请大家另举贤能。大家都说谯纵文韬武略,德才兼备,在蜀地军民中有很大威望,是最合适的首领人选。而且将士们一致表示,只要谯纵做他们的首领,一定服从他的号令。谯纵终于被将士们的诚意感动,下决心举义旗反晋,于是攻占涪城(今重庆涪陵),诛西夷校尉毛瑾,自称梁、秦2州刺史。遣弟谯明子在绵竹设伏兵大败毛璩部下王琼。毛璩死,纵回兵攻成都。益州老百姓早己被东晋王朝的统治弄得穷困痛苦不堪,见谯纵起兵反晋,都争相拥护,所以谯纵的义军很顺利地攻下了成都,随后又很快平定了蜀地。 谯纵在部下的拥戴下,自称成都王,以谯洪为益州刺史,谯明子为镇东将军、巴州刺史。西蜀王国建立。
谯纵称成都王后,在境内罢兵息武,让人民休养生息,受到蜀地百姓的拥戴。
东晋朝廷对谯纵割地称王非常仇视,三次派大军征讨。义熙二年(406年),东晋大将毛修之率兵入蜀,在今渠县一带被谯纵部将击退。义熙四年(408年)东晋大将刘敬宣率大军再次入蜀,在离成都500里的黄虎被谯纵部将击退。义熙九年(413年)七月,东晋大将朱龄石再率大军入蜀征讨谯纵,这一次晋军终于一直攻到成都。谯纵虽组织军民奋力抵抗,但晋军势大难敌,成都被朱龄石攻破,谯纵自缢而亡,西蜀王国灭亡,东晋收复四川地区。
6.前蜀帝国:公元907年—公元925年,立国17年
前蜀帝国的开国皇帝叫王建。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图,旧五代史说他是“陈州项城人”(今河南周口市项城县),新五代史说他是许州舞阳人(许州是今河南许昌市,舞阳县曾属许昌市,但现在属于漯河市),一般史书都说他是舞阳人。王建“世为饼师”,早年“屠牛、盗驴、贩私盐” ,“尝坐事遭徙”。后被招入忠武军,开始了其戎马生涯。这是王建一生的转折点。其后,王建跟随鹿晏弘征讨黄巢,成为统领一千人的都头。884年,也就是在鹿晏弘据山南西道(今陕南汉中一带)后不久,王建等投奔出逃在蜀的唐僖宗,遂被僖宗“拜诸卫将军,使各将其军,号随驾五都”,并被当时的权宦田令孜收为养子。僖宗回到长安后,王建分典神策军,与韩建、晋晖、李师泰、张造等“遥领刺史”。885年,僖宗第二次出逃时,王建负玺护驾。后来,宦官杨复恭上台,“以建为壁州刺史” (壁州:今四川通江附近)。之后,王建组织起一支八千人的军队,很快攻下阆州(今四川阆中)、利州(今四川广元),自此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这一年是887年。 王建势力日益强大,使蜀地的另外两个军阀——东川节度使顾彦朗(与王建曾是同事,关系好)和西川节度使陈敬瑄(田令孜胞兄)非常紧张。后来,王建对陈敬瑄不满,就迅速占领汉州(今四川雒县),并利用新继位的昭宗与田令孜的矛盾,使之下诏将陈敬瑄调离成都,以韦昭度接任。陈敬瑄抗旨不从后,成为众矢之的。而王建则成为专门为他设置的永平军的节度使,并与杨守亮(杨复恭的弟弟杨复光的养子)、顾彦朗、韦昭度一起讨伐陈敬瑄。经过漫长的攻战,昭宗大顺二年(891年)八月,陈敬瑄终于向王建投降。十月,王建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永平军也被废除。王建成为了蜀地的两大节度使之一,顾彦朗死后,他的弟弟顾彦晖接任东川节度使。在李茂贞挟持唐昭宗的事件中,王建出兵绵阳,而顾彦晖未出兵,使王建有了进攻顾彦晖的理由。 897年,经过连年征战,王建终于夺得东川。902年,王建又夺取了山南西道,控制了当时的蜀地。903年,唐朝封之为蜀王。公元907年朱温杀唐昭宗篡位建立后梁,王建也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蜀,其疆域在当时的十国中位居第三。 王建称帝后,比较注重励精图治,曾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充实国力巩固统治。但王建晚年则渐为昏庸,嬖于内宠奸佞,享乐腐化成风。由于原太子元膺在一场宫廷政变中被杀,改立其幼子宗衍为太子。光天元年(918年)王建病死,终年72岁。太子王宗衍即位,改名王衍。王衍在位时更是荒淫无度,政治腐败,仅过了7年就被后唐所灭。925年,后唐皇帝李存勖派遣大将郭崇韬进攻前蜀帝国,前蜀灭亡。前蜀共统治17年,王建11年,王衍6年。
7.后蜀帝国:公元934年—公元965年,立国32年
后蜀帝国的创建者是孟知祥。孟知祥(874年—934年),字保胤。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时,以他为太原留守。后唐同光三年(925),李存勖灭前蜀,孟知祥受任成都尹,充西川节度使。次年正月,孟知祥入成都。他任用良吏,免除苛捐杂税,安集流散,使蜀中逐渐安定。长兴三年(932)杀东川节度使董璋,得东川地。次年,后唐明宗任孟知祥为东、西川节度使,又封他为蜀王。后唐应顺元年 (934)称帝,是为高祖。国号蜀,年号明德,史称后蜀,建都成都。同年卒,子孟昶(919~965)继位,是为后主。蜀地富庶,在孟知祥、孟昶统治时期 ,境内很少战争,社会、经济、文化有所发展。
孟昶即位初年,励精图治,衣着朴素,兴修水利,注重农桑,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后蜀国势强盛,将北线疆土扩张到长安。但是他在位后期,沉湎酒色,不思国政,生活荒淫,奢侈无度,连夜壶都用珍宝制成,称为七宝溺器。朝政十分腐败。后蜀广政三十年(965年),宋师在大将王全斌的指挥下以两路伐后蜀,蜀军与宋军在剑门关外进行一场大战,蜀军全军覆灭,后蜀精兵被全歼,灭亡之势已不可免了。宋军包围成都府,孟昶投降,后蜀灭亡。
8. 大西国:公元1644年—公元1646年,立国3年
成都:八个帝国的兴衰记忆(八):大西国
大西国的缔造者是张献忠。张献忠(1606年—1646年),字秉吾,延安卫柳树涧堡(今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人,与李自成同一年生。他长了一张黄脸,身材很高,下颔像老虎,因此人送绰号为“黄虎”。在延绥镇为军吏的时候,犯法当斩,主将陈洪范对他的状貌感到惊奇,于是向总兵官王威请求释放张献忠。上图是张献忠。
张献忠与李自成同为府谷人王嘉胤的部下,张献忠曾与王嘉胤为奔走之友。崇祯三年(1630年),王嘉胤抢劫富家的粮食被有司缉捕,遂揭竿而反,张献忠纠集米脂十八寨依从王嘉胤,他自称为八大王。王嘉胤死后,张献忠率领部下两千人投降了明朝的洪承畴,而李自成则投奔了高迎祥。高迎祥、李自成转攻山西、河南等地,并派人暗中与张献忠联络,加上洪承畴对张献忠管束得过于严刻,于是张献忠复叛洪承畴与高迎祥的军队呼应。不久张献忠与李自成因故分裂,张献忠率部攻长江流域,李自成攻黄河流域。1637年,遭明军总兵官左良玉部的进攻,张献忠的起义部队严重受损,张献忠本人也受伤。1638年,张献忠在湖北谷城受招安授予副将,驻地王家河,易名太平镇,以示休兵。1639年,重举反明的大旗,转战四川境。1641年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1643年据武昌,改武昌城为天授府,在那里开科取士。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接着清军入关。1644年8月9日张献忠攻破成都,巡抚龙文光,蜀王朱至澍及其嫔妃全部自杀身亡。张献忠号称60万大军,很快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州、县,8月16日登基成为大西国皇帝,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
张献忠到了蜀地后大开杀戒,当时川中百姓被屠杀一空,据《明会要》卷五十记载:明万历六年四川有“户二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到清康熙二十四年就陡减至“一万八千零九十丁”。经过这一次劫难,可以说如今没有几个四川人是土生土长的。
顺治三年(1646年),清朝派兵入川,攻大西军,张献忠率众出川北进, 10月20日,张献忠在盐亭县凤凰山中箭,被清兵捕获斩首。当清军到成都府时,整个成都只剩下不到二十户人。天府之国四川遭到毁灭性破坏,人口从至少三百万锐减到只有八万人,导致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湖广填四川。
张献忠创立的大西国仅存三年,死后他的四个义子(李定国、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改弦易辙,举起联明抗清的旗帜,转战云、贵、川。在剧烈的动荡分化中,李定国坚持到最后,康熙元年(1662年)六月二十七日病死于勐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