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保肉丁可以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川菜,也是老百姓喜欢吃的家常菜,那么您知道宫保肉丁这道菜的来历吗?
宫保肉丁起源于四川广安,宫保肉丁菜名跟清代清官丁宝桢有关系。丁宝桢在昭化古城任职的时候,日夜超劳,从渝州府来了一位厨子,见丁大人整夜不眠,心里也很过意不去,就想给大人弄点夜餐,消愁解烦,可是这天菜柜里的菜,又偏偏只剩下一小块瘦肉,一点花生米,嫩豌豆和一些葱蒜之类的东西。于是,老厨师就精心地把花生米用油一炸,将瘦肉切成小方肉丁,配好佐料一烘,连酒一起端到厅堂,恭请道:“大人为公务操劳,已过二更,想必大人腹中空虚,小人将就厨中余料,温酒一壶,请大人将就用吧?”丁总督见老厨师这样关心自己,便坐下品尝起来,入口觉得香脆鲜美,口齿留香,十分可口,丁宝桢高兴地赞叹道:“此菜清香从口入腹,绵软爽口,还兼具瓜(黄瓜)笋(青笋)清正香味,从未品尝,不知此菜为何名?”
老厨师心想哪是什么名菜呢,不过是我随便凑合炒的东西。但也是我专门为了慰劳总督而炒的,他就根椐总督大人之名“丁宫保”,便灵机答道:“就叫它‘宫保肉丁’吧?”这道菜后来衍生了“宫保鸡丁”,名气不相上下。
四川名菜宫保肉丁这道菜就是这么创烧的,这就是民俗的魅力,有故事才是值得流传。
丁宝桢简介
丁宝桢(1820-1886)字稚黄,贵州省平远人。清咸丰进士。治蜀十年,为官刚正不阿,多有建树,于光绪十一年在成都死在任上。今天,在昭化古城县衙入口不远处,矗立着一块石碑,“丁宫保捐廉置产为昭化夫马经费永免派民章程序”碑,上面详实记录了丁宝桢在昭化县为官期间,视百姓为父母,减少百姓苛捐杂税,为民造福的事迹。
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昭化古城城西修建了“丁公祠”,供着丁建业、丁宝桢父子。当地官员走马上任要来朝贡,当地百姓也来朝贡,成为那个时候清官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