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皇帝是大明朝第二位皇帝的朱允炆年号,在位5年。惠帝朱允炆是太祖朱元璋的孙子,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明朝建文皇帝朱允炆大事年表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 戊寅)
闰五月 八日,帝病危。十日,卒于西宫,时年七十一岁。遗诏,太孙允炆宜登大位。十六日,朱允炆即皇帝位。以明年为建文元年。同日与皇后同葬钟山之阳,名孝陵。上谥号为“太祖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后有改动)尊母妃吕氏为皇太后。
六月 以受顾命之兵部左侍郎齐泰为兵部尚书,太常寺卿,曾伴读东宫之黄子澄兼翰林院学士,同参军国大事。
七月 齐泰与黄子澄建议削藩。周王朱以谋反罪名被逮捕。征汉中府教授方孝孺至,擢为翰林院侍讲。日侍帝左右备顾问。临朝奏事,臣僚面议之事,命方就殿中批答之。
八月 废周王朱为庶人。又命逮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燕王朱棣则疑惧。
十月 当初随从燕王来北平的僧道衍密劝燕王起兵。燕王称病,但暗自练兵。
十一月 帝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史,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并受密旨,监视燕王。
十二月 燕府长史葛诚,奉燕王命奏事京师。帝召见,问府中事,葛诚以实相报。帝遣还,令其在逮燕王时作内应。王有所察觉。
建文元年(1399年 己卯)
正月 命礼部侍郎董伦、王景等十人修太祖实录,又命侍讲学士方孝孺总其事。
二月 追尊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妣常氏为孝康皇后。尊母妃吕氏为皇太后。册太孙妃马氏为皇后,立皇长子文奎为皇太子。封弟允熥为吴王,允为衡王,允熙为徐王。侍讲方孝孺,为了复古,建言:升六部尚书为正一品,设左右侍中,位在侍郎上。改都察院为御史府,都御史为御史大夫。罢十二道为左、右两院,左曰拾遗,右曰补阙。改通政史司为寺,大理寺为司。詹事府增置资德院。翰林院复设承旨。改侍读、侍讲学士为文学博士。设文翰、文史二馆,文翰以居侍读、侍讲,文史以居修撰、编修、检讨。殿、阁大学士并去“大”字,各设学士一人。改谨身殿为正心殿,增设正心殿学士一人。其余内外、大小诸司及品级、阶勋,均仿《周礼》制更定。帝皆从之。
三月 调兵加强北平周围,并密谕北平左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等严为之备。遣刑部尚书暴昭及户部侍郎夏原吉等二十四人充采访使,分行天下。昭至北平得燕王诸不法状,密奏之。
四月 湘王柏自焚死。齐王榑、代王桂皆以罪废为庶人。
六月 岷王楩以罪废为庶人。
七月 诏逮燕府官属。王与护卫张玉、朱能、道衍谋,决定以计取之。伏兵端礼门内,遣人示以朝廷所逮之姓名,张昺、谢贵乃至,伏兵起,擒张昺、谢贵及葛诚,皆斩之。燕王举兵反,上书指斥齐泰、黄子澄为奸臣。并根据祖训所言:“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为天子讨平之。”称其师曰“靖难。”爆发“靖难之役。” 帝阅长兴侯耿炳文所率北伐大军败于真定,有忧色,另拜曹国公李景隆为大将军,召炳文还京师。召辽王朱植、宁王朱权至京师,宁王不至乃削其护卫,辽王至京师,亦徙之荆州。是岁,帝建省躬殿。
建文二年(1400年 庚辰)
六月 帝用齐泰、黄子澄计,兵履败,欲求和,尚宝司丞李得成慷慨请行,谕燕王罢兵。王不听,得成附于燕。
八月 承天门灾。诏求直言。方孝孺改午门曰端门,端门曰应门,承天门曰皋门,前门曰路门。从之。
建文三年(1401年 辛巳)
六月 燕王用道衍计,大军直取南京。帝谕燕王罢兵,王不听,帝乃罢齐泰、黄子澄以缓燕兵。
建文四年(1402年 壬午)
四月 燕兵战胜于灵璧。帝召还齐泰、黄子澄,拟割地求和不成。
六月 燕兵渡江。逼京师之金川门。谷王橞、曹国公李景隆开门迎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列入奸臣榜,共八十余人,诛连甚广。文臣杨荣、杨溥、杨士奇等二十余人皆叩马首迎附。十七日,燕王朱棣即皇帝位。复周王、齐王榑。命王府六部:建文中所改易之洪武政令各条皆复旧制。仍以洪武纪年,今年称洪武三十五年。明年改为永乐元年。复诸殿、门旧名。
七月 命翰林待诏解缙为侍读,编修杨荣、杨溥、杨士奇为修撰等。
九月 大封靖难功臣。封丘福为淇国公朱能为成国公,侯伯数十人。命侍读胡广、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胡俨同直文渊阁,预机务,与解缙、黄淮等七人,并朝夕侍左右。
十一月 立王妃徐氏为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