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苗族服饰就会联想到精美而繁琐的银饰,帽子、项圈都是白银打造的,十几斤重量,一般苗族银饰都是在盛大节日穿戴。
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服饰中可看出苗族历史的发展进程和文化沉积,集中反映了苗族在与自然的抗衡中对事物的认识和升华产生了苗族的审美意识,是一部穿在身上的史书。《苗族古歌》中记录了“花围腰”象征苗族先民居住的地方;赫章苗族服饰图案则象征城池、川南苗族服饰象征黄河、长江、淮河;施秉、台江等地苗族服饰象长江、黄河。
苗家人喜爱银饰,只要家里有女儿,都会从小为女儿制作苗族盛装,购买银子请银匠打出漂亮的银饰来。只为把自家的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

苗族服饰的头饰介绍
苗族喜爱头帕有其丰富的社会现实基础和心理基础。苗族非常重视一个人的头部,认为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包头帕是一种服饰方式,也是一门传统艺术。其谚语有“姑娘样子好,花花头帕少不了”、“选郎没有巧,头帕要包好”之说。
头上的银饰
贵州黔东南苗族的银饰有银冠、银珈、项圈、披肩、项链、牙签、髻簪、耳环、手镯、戒指等。
银饰形状、装饰、虫鱼鸟兽、爱情故事等行色各异的服饰图案内容来解读不同地区的苗族服饰图案蕴含的苗族对故土的平原、城池、湖泊、农田、水渠、高楼的怀念。纪念苗族英雄和记录迁徙历史及苗族人民渴望扩大族群的象征意义。
项圈由小到大多达七圈为一套,重二千余克。造型或呈四棱突起,绕如螺旋,或偏圆,平面上錾出各种花纹图案。项圈是苗家姑娘恋爱、结婚必备之物。
苗族服饰经过种麻、收麻、绩麻、纺线、漂白、织布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到刺绣、蜡染、裁缝,最后成为一套精美的服装,无不反映了苗族妇女的勤劳和耐性。不仅仅有艺术跟观赏价值,还具有独特的收藏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