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民俗动态 > 山西忻州市北路梆子

山西忻州市北路梆子

来源:  浏览 2666

北路梆子是山西忻州市的一个当地民间戏种,又名上路戏,系山西四大梆子之一,流行于山西北部的大同、朔州、忻州以及内蒙、河北的部分地区。其演唱特点是慷慨激昂,稳健粗犷,声调高亢,很有力度,充分体现了当地劳动人民质朴、深厚、豪爽、大方的性格,颇具地方特色。郭沫若同志曾用“听罢南梆又北梆,激昂慷慨不寻常”的诗句,来赞誉北路梆子。

  北路梆子,大约形成于十六世纪中叶,至清嘉庆、道光年间的十九世纪初叶已趋于成熟,盛行于朔州一带。本世纪初至30年代中期北路梆子班社众多,名伶迭出,是北路梆子发展的鼎盛时期。期间最著名的艺人是“老十三旦”侯俊山(其代表剧《玉堂春》、《珍珠衫》、《黄鹤楼》和《云遮月》)、刘德荣(工青衣,曾为清宫廷演出并获慈禧重赏,善演《血手印》、《三娘教子》和《芦花案》等)。30年代中期以后北路梆子日渐凋敝,艺人飘零,班社解体。50年代中期,地方政府的资助和扶持使北路梆子得以复兴,一些幸存的老艺人如贾桂林、高玉贵、董福和王玉山等,在培养青年演员的同时,发掘整理了300余出传统剧目,并演出了传统戏《金水桥)、《王宝钏》、《血手印》、《劈殿)和《访白袍)等。1980年由贾桂林主演的《金水桥》搬上银幕。

  该剧种有三大表演流派,即大同“云州道”、代县“代州道”和河北蔚县的“蔚州道”。北路梆子的唱腔结构属于板腔体,有“慢板”、“夹板”、“二性”、“垛板”、“流水板”、“三性板”、“倒板”、“滚白”、“介板”、“花腔”等。“乱弹”为路梆子的唱腔统称。传统的乐器有“梆胡”、“二弦”、“三弦”、“四弦”,通称“四大件”。此外,还有“笙”、“管”、“笛”、“唢呐”等。以上都属于文场。武场乐器有:板鼓、马锣、铙钹、手锣、梆子、战鼓、堂鼓、碰铃及小音锣等。

 

山西忻州市北路梆子传统剧目主要有:《打金枝》、《算粮》、《金水桥》、《哭殿》、《斩黄袍》、《血手印》、《铡美案》、《蝴蝶杯》、《斩十王》、《访白袍》、《回龙阁》、《辕门斩子》、《九件衣》、《杨八姐游春》、《画龙点睛》等近200多个。

  北路梆子,是蒲州梆子扩展的产物,是蒲剧北上演出留下的剧种,逐渐与当地语言和民间音乐结合融化而形成的新的剧种。北路梆子老艺人代代相传,有几句顺口溜:“生在蒲州,长在忻州,红火在东西两口(指张家口至包头一线),老死在宁武朔州。”宁武县、朔县一带是山区,许多老艺人上了年纪之后,到这一带搭班混饭,直至老死,可见这一带是北路梆子的重要基地。过去的北路梆子演员中,不少演员是蒲州人,道白也说“蒲白”。即使本地人招收“娃娃班”,也请蒲州老师教戏。虽然北路梆子和蒲州梆子关系密切,渊源很深,但其剧目内容,表演手法,以及音乐旋律都不同于蒲州梆子。目前,朔州境内无专业的北路梆子剧团,但常有忻州、大同一带的北路梆子戏班来此演出,观众十分喜爱。

 

上一篇:说苏三起解的民间故事传说

下一篇:浮山木偶戏

更多关于 山西忻州市北路梆子 的信息
民间艺术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艺步骤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

福州脱胎漆器以轻巧、精美而闻名,因为成分只有漆、夏布或绸..
白与黑的艺术:乌铜走银手工艺

白与黑的艺术: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是云南一种独特的铜制纯手工工..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画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

“炕围画”在山西省尤其以山西忻州宁武、忻州原平、代县的炕..
民间艺术缩骨功

民间艺术缩骨功

缩骨功,也叫缩骨术也叫卸索,卸索的表演,这就是缩骨功。卸..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技艺起源于200年前的清代八旗子弟。宫廷鸟笼..
风筝魏

风筝魏

风筝是民间传统手工艺术,而风筝魏就是过去老手艺人的一个品..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特点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

明代漆工艺的活跃与明王室对漆器的推崇与重视有着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