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鹰是古代少数民族重要的民俗生活活动之一,猎鹰是古代少数民族重要的野外捕猎工具,尤其是草原上的哈沙克族、鄂伦春族、蒙古族都有自己的猎鹰。猎鹰也叫海东青,俗称为鹞子的隼。猎鹰驯服要从鹰小时候就开始,需要三四年的训练过程,无论对猎人和鹰都是一种耐性的考验。
驯化猎鹰的过程
鹰是唯一能直视太阳而不被灼伤的神鸟,猎鹰永远是蓝天中最出色的猎手,在中国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中还保留着古老的驯猎鹰的传统。驯化猎鹰都是口口相传的,没有文字性的记载,完全靠经验。
1.驯化雏鹰
驯化猎鹰最好从雏鹰开始,这样会缩短驯化时间。驯化雏鹰前,要先给鹰喂好吃的,让它尽快长出虚膘,等虚膘变成了肌肉鹰才会有力量。驯鹰先要给鹰拉膘,不但不给进食,还要给它洗胃。洗完胃再给鹰用热水洗澡,让它出汗。
2.熬鹰
熬鹰是驯化猎鹰最关键的阶段,是考验人和鹰的耐性,也是看驯鹰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好的猎鹰能够听猎人的口令,就靠熬鹰的阶段。用一个皮眼罩去蒙住鹰头,使它看不见东西,再用皮绊拴住鹰脚。晚上就把它放在一根横吊在空中的粗绳子或木棍上,驯鹰人来回扯动这根吊着的绳子,使鹰无法站稳和睡觉。连续数昼夜,鹰会被弄得神魂颠倒,疲乏到极点而摔倒在地。“熬鹰”时要往鹰头上浇凉水,使其苏醒,然后给它饮点茶水或盐水,但不喂食物。 约半月之后,等鹰饿得只剩骨头,一点精神都没有的时候,鹰就逐渐得到了驯化。
3.喂食
熬鹰以后要给猎鹰进食。 饿久的小鹰,见了肉便不顾一切地扑过来,驯鹰人则一次次把和鹰的距离拉远,而且每次都不给它吃饱。 喂食也有一套方法,驯鹰人把兔子、鸽子等动物肉放在手臂的皮护套上,让鹰过来啄食。这样反复进行,直到鹰能飞起来啄到驯鹰人手臂上的肉为止。等小鹰消除了对人的恐惧和敌意后,室内的调驯也就结束了。
4.室外调驯猎鹰
室外调驯猎鹰要先把鹰尾十六根用以调节飞翔的尾毛用线缠起来,让它无法高飞,只能在小范围内活动。驯鹰人用拴在草地上的活兔,鸽子或捆着肉的狐狸皮作猎物,摘掉眼罩让它从空中练习俯冲叼食。 驯练一段时间后,再逐渐拆开猎鹰尾毛的缠线,但有的还要在其腿上拴一根长绳,捕到猎物后还不让它吃,反复多次,到最后才让它吃。待熟练后,就可将手中的绳子松开,但还不能取掉。 驯鹰人还要不断对着猎鹰说话,让自己的声音印在它的脑子里,等它长大后,猎鹰也就能识别出并只听主人的命令了。 等猎鹰成年后,驯鹰人就会给它识别它所要捕猎的兽皮,让它熟悉猎物的气息。 培育一头好的猎鹰的过程需要花三至四年的时间。 等正式放鹰捕猎时,不能喂饱猎鹰,“饱鹰不捕猎”的。还有就是不见猎物,不能揭眼罩,更不可解开脚绊,这就是所谓俗称的“不见兔子不撒鹰”。一只好的猎鹰,据说一年可以捕获到数百只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