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鼓子秧歌是山东省商河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鼓子秧歌在山东省商河民间上至老者下至少儿都爱学会跳。秧歌是主要在中国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既有表演性的,也有自娱性的,自娱娱人,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商河鼓子秧歌
商河鼓子秧歌流行于山东鲁北平原的商河地区,1996年,商河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商河全县21个乡镇,八百多个村都能组织秧歌队。秧歌队伍中有伞头、鼓子、棒槌、腊花、丑角五种角色,表演风格迥异,韵味独特。现存鼓子秧歌主要分为“行程”和“跑场”两部分,“行程”是舞队在行进或进入场地前的舞蹈;“跑场”是表演的主体,又分不同角色表演的“文场”和“武场”。鼓子秧歌表演所跑的场子队形极为丰富,有“牛鼻钳”、“勾心梅”、“一街二门”、“六六大顺”、“里四外八”、“八条街”、“四门斗”等百余种。“伞头”动作圆润,“鼓子”动作粗犷豪放,“棒槌”动作轻巧敏捷,“腊花”动作泼辣大方,而颠颤、划圆、蹲扑、跳窜等动作为各角色所共有。
商河鼓子秧歌舞者众多,组织严密,形式完整,舞技健美,气势磅礴,蕴藏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河鼓子秧歌
来源: 浏览 877 次
下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坝高装
更多关于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河鼓子秧歌 的信息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