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茶膏

茶膏

来源:  浏览 2856

茶膏属于熟茶的一种,起源于唐代,是贡茶的一种。中国古代的茶膏主要分为普洱茶膏和人参茶膏。茶膏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中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
茶膏工艺历史
茶膏是陆羽第一个发现的,以唐代蒸青饼茶制作工艺的成熟为代表,陆羽在《茶经》中,对这种茶饼制作工艺高度概括为十四个字,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简明扼要的概述了茶膏制作工艺,也将茶膏工艺载入了历史。茶膏即是将茶叶中的茶汁与茶叶挤压出来,又不遗失,仍然附着茶叶表面,经过空气氧化后,使茶汁形成的膏状物质存留在茶叶之间。这就使饼茶的表面由于 “膏”的生成,形成皱纹状。因此,在唐代,陆羽认为的好茶表面上一定是“含膏者皱”,这是唐代鉴别好茶的一条标准。
宋代是中国茶膏形成的时期,赵汝砺在其著作《北苑别录》中曾有关于茶膏工艺的记载:蒸熟的茶叶称“茶黄”,茶黄得淋水数次令其冷却,先置小榨床上榨去水分,再放大榨床上榨去油膏。榨膏前用布包裹起来,再用竹皮捆绑,然后放到大榨床下挤压,半夜时取出搓揉,再放回榨床,这是翻榨。说明了宋代制作茶膏的一个步骤描述。
宋朝茶膏工艺在茶膏制作历史上是一次极大的进步,其工艺流程中通过数次清洗,再用清水浸泡榨压,利用小榨、大榨、翻榨等多道工序取出茶汤,最终再还原为稠状物质,即茶膏。这一工艺过程在步骤上已经非常繁复,每一道工序也可以说是极尽细致,所得到的茶膏在纯净度和活性物质的保留上上升到一个极高的层次。该种工艺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有效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活性酶,但是由于整个过程中提取茶汤和收膏等主要工艺都处于日常温度下,而我们知道各类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的析出有各自不同的温度临界点,所以这一温度下茶叶中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的析出非常有限,导致了这一工艺制作的茶膏在茶香味上仍不理想。这一时期的宋朝皇室,追求工艺上的至高至极,无计可施的制茶工匠和监管官员迫于无奈将一些香料添加到茶膏中掺假,让茶膏具有区别性的不同口味。
清代是普洱茶膏兴起的时期,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清朝政府在云南普洱地方设立普洱府,为流官制,管辖六大茶山等地。普洱府一项很重要的职责就是统管当地的茶叶交易,不准私商贩茶。这就使在云南普洱府管辖区域交易的大叶种茶统称为普洱茶。就在清朝设立普洱府的当年,雍正皇帝给云南总督鄂尔泰发圣旨,责成他亲自监督,选取最好的茶叶,制成普洱团茶、女儿茶和茶膏,进贡朝廷作为贡茶。这是茶膏第一次作为真正意义上的贡品出现。
清代工艺的最大特色在于整个加工过程中采取了适度加热的方式,相传以花梨木作为炭火,保证茶膏制作过程中的温度。与其他两种工艺制作的茶膏不同,清代皇家普洱茶膏在气味上能够保留茶香,并且和普洱茶一样越陈越香,放置时间越长,越具有厚滑的口感。这都归结于其制作过程中通过适度的加热,有效的溶解出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保持了普洱茶叶的原始特性。
雍正年间,云南土司借鉴古代中医熬制“药膏”的工艺,采用“大锅熬制茶膏”的方法制作茶膏。这种方法相比宋代茶膏的制作,更简单易学,人人都可操作。而且,对制膏设备的要求也没有宋代制膏需要“大小榨床”的要求。

普洱茶膏

普洱茶贡茶分散茶、紧压茶、茶膏三种,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境内普洱茶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就有“西番有普茶”的记载,普茶即普洱茶。历代普洱茶是在散茶的基础上,再加工成多种形式的成品茶,普洱茶膏就是其中之一。它取材于云南大叶普洱茶,经熬制、厌模两道主要程序而成。其工艺极为考究,色如黑漆,膏体平滑细腻。造型呈四方委角形,正面中心为团“寿”字,四角以蝙蝠纹装饰,图案布局疏密均匀,花纹规整,纹样呈阳文,与茶膏表平面形成鲜明的凸凹感,具有独特的美感。据清晚期《本草纲目拾遗》卷六中记载,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噙口过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血者,擦研敷之即愈”。可见,茶膏一年四季诸种欠安可医,既可内服还可外用,方便快捷,可谓帝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茶中精品,一剂茶即为特色的养身良药。

普洱茶膏,清晚期,盒长17.8cm,宽10.5cm,高3.9cm。

参茶膏

中国是发现茶叶、种植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自古就有“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记载。其中“荼”即是“茶”的意思。可知,茶最初为药用。随着时光的推移,民间积极借鉴前人的制茶经验,逐渐形成散茶、紧压茶(诸如茶砖、茶饼)等多品种。清代贡茶中的人参茶膏,是取名贵药材中的人参与茶叶混合熬制,再用模板压制成型。人参具有补五脏、安精神、除邪气,以及治血崩等功效,将其与茶叶匹配制成茶膏,达到了既品尝茶香,又益于身体滋补的目的,实为养生之妙。
  此茶膏呈长条形,将几十块装入青花瓷罐,外用明黄缎包裹,一面墨书“人参茶膏”。明黄色在皇家用色中为最高等级,它揭示出此茶膏是帝后的饮品。

 参茶膏,清晚期,罐直径12cm,高14.5cm。

上一篇:橄榄核雕

下一篇:奉化布龙

更多关于 茶膏 的信息
民间艺术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艺步骤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

福州脱胎漆器以轻巧、精美而闻名,因为成分只有漆、夏布或绸..
白与黑的艺术:乌铜走银手工艺

白与黑的艺术: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是云南一种独特的铜制纯手工工..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画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

“炕围画”在山西省尤其以山西忻州宁武、忻州原平、代县的炕..
民间艺术缩骨功

民间艺术缩骨功

缩骨功,也叫缩骨术也叫卸索,卸索的表演,这就是缩骨功。卸..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技艺起源于200年前的清代八旗子弟。宫廷鸟笼..
风筝魏

风筝魏

风筝是民间传统手工艺术,而风筝魏就是过去老手艺人的一个品..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特点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

明代漆工艺的活跃与明王室对漆器的推崇与重视有着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