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是沿袭旧石器时期“击打”制玉发展成“切割”逐渐形成了推磨制玉的工艺,在当时是一种工艺创新,也为我们提供了高古玉鉴别的方法。
红山文化高古玉推磨工艺是从打洼——到推弦——到起棱——到出阳线,是一个连续的工艺发展过程。
磨工艺大约经历了三千年、走过了三阶段:
(一)早期的打洼阶段
文化期制玉早期的打洼工艺是从旧石器磨制工艺传承而来的。
旧石器时代的制造工艺击打成型后,主要靠磨制,这就是文化期早期制玉的打洼工艺的渊源,这样的打洼工艺在红山文化玉器中比比皆是(图1)。
图1-1
图1-2a
图1-3a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平面磨制发展到晚期的打洼——像瓦楞的形状,所以又形象地称为瓦楞纹,这种瓦楞纹是制石(玉)工艺上的巨大跃进,这是由工具的进步决定的工艺的发展。一种观点认为:这种瓦楞沟槽是用宽而扁的圆边砣推磨而形成的,是可以采信的。虽然对于砣具的产生至今仍有不同看法,但是众多出土古玉实物证明了文化期砣具的发明和使用(参见《古玉学步(61):红山镂空砣切磨桯孔薄刃似旋涡》)。
通过长期推磨瓦楞槽发现,相对于瓦楞凹下去的而凸起的部分也很美,所以就推磨出凸起的弦纹(图2)。
图2
文化期制玉的弦纹与瓦楞槽纹是已两面,但仍然是有区别的,前者工艺注重打洼,而后者工艺却是注重起弦,两者做工目的不同,所表现的重点(视觉效果)就不同。
(二)中期的起棱阶段
弦纹工艺的发展,是推磨起棱。打洼和弦纹是在加工面上平均分配纹饰结构,会造成纹饰的局限;而起棱则是根据需要推磨出图形,比较而言实用而又实际,所以起棱工艺在大部分琢磨领域里替代了打洼和弦纹。起棱工艺琢磨的物像更具像、更加接近自然生态,所以也就得到广泛的应用(图3)。
图3-1a
(三)晚期的出真阳阶段
起棱的视觉效果是实实在在的凸起,根据不同需要而推磨成这样的凸起——制玉最初的阳线产生了,这样通过推磨方法产生的阳线是真阳线,具有非常震撼的视觉冲击力。
推磨起阳是实实在在的推磨掉底子(与后来的剔地在工艺程序上有本质区别),所以文化期古人制玉是花的真功夫(图4)。
图4-3
图4-4
推磨产生真阳线的工艺从文化期晚期一直延续到商代,后来才被双阴起阳的相对阳线所取代(图5)。
图5
红山文化同时期高古玉推磨制玉工艺
来源: 浏览 5979 次
上一篇:宋代景德镇窑青白釉特征
下一篇:恢弘奇丽的康熙五彩瓷器
更多关于 红山文化同时期高古玉推磨制玉工艺 的信息
-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