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左右随着和田玉收藏火热,玉器市场上出现一批大量的“白玉”,其白度,细度与高品质的和田白玉不相上下,不光是新手,我身边两位玩玉十来年的玉友也不免上当(不要怀疑他们的眼光,当时货上面抹上水蜡,和田玉价格又便宜,当是青海料一激动拿下了,回来细看才发现不对)。
百度了一下外蒙料的来源,有说是玻璃合成的,有说是产自外蒙古,与俄料同处于同一成矿带矿脉的,不管哪种说法对,总之这料子连广义的和田玉(俄料、韩料、青海料)都算不上,与玉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任何行业都少不了造假售假的无良商人,野火烧不尽,花样常翻新,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连城记手上正好有几块外蒙料标本,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研究一下,让大家少走弯路。
首先来看个大概,这些是没有“加工美化”的,看起来略干,光泽度不强。
来个近景,如果再抹点油在上面,就成了“白度够,脂份足,细度超好”的料子了。
网上说外蒙料硬度不够,吃刀,接下来第一步,先试硬度,这也是许多玉友喜欢用的手法,仿佛能划动玻璃就一定是真玉了。其实硬度并不是判断是否真玉的唯一标准,籽料通常硬度较高,但有些山料本身质地较软,我所知道的例如新坑青海料,叶城某些矿点的山料就软,划不动玻璃,反而会对料子造成损伤。
家用刀具里,这个算是硬的了,就用它。
结果出来了,不吃刀,大家注意看,有浅黑色的划痕,这个是刀的金属印,如果有划痕或白色粉末状痕迹,说明吃刀。
结论:吃刀不一定是假货,不吃刀不一定是真玉。
接下来看看结构。
结果是:无结构。说到这个问题,常看到网上很多东西称“细腻无结构”云云,当然不排除习惯用语,有人喜欢把细度很好称之为无结构。但我认为比较严谨的说法为:弱光下基本无结构,比较合理。我接触过细度最好的料子,在弱光下也是能隐约看出来结构的。所以,当你看到类似的说法,一定要搞清楚,究竟是真没有结构,还是形容的一种说法。
结论:无结构的东西,最好不碰。
最后,用我们的终极杀手锏,密度测量大法。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只是最基本的测假方法,对于产地辨别(俄、韩、海)是不好使的。
方法很简单,先称重,44.9克
接一杯水,放在称上,把称归零
将待测物件用细线固定,浸入水中,物件要全部没入水里,不能触碰杯壁或杯底,记录数值:17.4克
最后,44.9除以17.4,得出:2.58
结论:和田玉的密度在2.9-3.1范围内,多为2.95附近,2.58这个数值,基本是料器的范围。那么结果出来了,这货就是个合成玻璃,所谓的产自外蒙和俄料同一矿脉也是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