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板是一种由数块乃至十数块扁平玉板镶缀的腰带。腰带的产生和发展和我国古代的服饰史密切相关,古人穿长袍腰间必须系带,如果不系带,时称“散腰”,会被视为无教养、轻礼仪的表现。在中国古代,最早出现以玉为装饰品的腰带在北周时期。最初只是在腰带的两端连接处加玉质带钩,后来发展到在腰带上镶缀一圈片状玉块,目前所见的完整玉带板实物,是1970年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唐代玉带板。唐代以玉带入官服用以表示官阶的高低,因而带上的玉板也就成为区别官位的标志之一。通过记载所知,在明代玉带仅限于皇帝、藩王、建立功勋受封的公、侯、伯、驸马及夫人。一品官员束玉带,二品官员束花犀带,三品官员束金钑花带,四品官员束素金带,五品官员束银钑花带,六、七品官员束素银带。八品、九品乌角带
玉带板有方形、长方形,半月形、鸡心形(又称桃形)等式样,镶在带两端的圆角矩形带板又叫“铊尾”,中间的方形或长方带板叫“銙”,唐代玉带板多为半浮雕,盛行西域题材纹饰,一般比较厚。有的带板还镶以金边,或以玉为缘,内嵌珍珠及红、绿、蓝三色宝石。
明朝玉带板的特点
唐宋玉带多以浅浮雕图案为主,如胡人戏狮、胡人献宝、高士图或云龙纹。至元代,镂空技法发展至玉带上,开始出现双层镂空之龙纹、花草等题材。至明代,玉带的雕琢技法相较前代有了很大提高,工艺繁缛细腻,以单层高浮雕、双层镂空雕乃至三层镂空雕为精美。
明代玉带的装饰题材多样,分为瑞兽类、人物类、花草类与吉语类等,依故宫(微博)博物院研究员张广文先生在《明代玉器》中对明代玉带题材分为六类,即龙、飞龙、麒麟等瑞兽图案,狮、马、驼、鹿等动物图案,云鹤、花鸟等禽类图案,花卉图案,人物类图案(如婴戏、高士等),以及文字类图案(如喜、万寿等)。就目前出土与传世所见者,以上图案题材中,以龙纹、麒麟为最多。其他类题材所见不多,尤其以人物类图案最为少见。《天水冰山录》中记载查抄权奸严嵩府邸,得玉带202条,且每条玉带都有名称记载,根据名称可以看出这些玉带所涉及的瑞兽动物类纹饰有鹿、仙鹤、麒麟、斗牛、蟒、狮子、孔雀、螭虎、飞鱼、犀牛、凤鸟、海冬青捕天鹅、鹊、月兔、鹰熊;花卉类纹饰有松、灵芝、牡丹、竹节、葵花、松竹梅。相当数量的纹饰是以组合形式出现的,如松鹿阔白玉带、灵芝麒麟阔玉带、牡丹蟒阔白玉带等等。这些纹饰大都是寓意吉利祥瑞的,如牡丹寓意富贵、灵芝和仙鹤寓意长寿、鹿代表“禄”、雀鹿隐喻“爵禄”、鹰熊为“英雄”的谐音等等。
明代玉雕自中期后受到文人画兴起的社会影响,画面构图也开始出现模仿文人画的构图,多以松竹梅等暗喻君子的花卉植物以表达清新的书卷之风。同时也有“五老图”“八仙庆寿”“百子婴戏”等喜庆吉祥的图案纹饰。在镂空图案中,受到明代中期以后雕漆工艺的影响,底纹常饰以锦地纹,如十字锦地纹,万字锦地纹等。
明朝玉带板的特点
来源: 浏览 1871 次
上一篇:天青釉瓷器莲花钵古董修复
下一篇:宋代瓷器的特点
更多关于 明朝玉带板的特点 的信息
-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