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家 > 人物报道 > 南朝国画家谢赫《古画品录》谈绘画六法

南朝国画家谢赫《古画品录》谈绘画六法

www.hues.com.cn 2017/2/6 来源:

谢赫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时期的国画家和绘画理论家。善作风俗画、人物画。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中国绘画上的“六法”,成为后世画家、批评家、鉴赏家们所遵循的原则。
谢赫提出绘画的“六法”:
一、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指把对象的精神生动地表现出来,使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
1.气韵生动
    顾恺之:《小列女》“不尽生气”;
   《伏羲神农》“神属冥芒”;
   《醉客》“亦以助神醉耳”;
   《壮士》“有奔腾大势”;
   《七佛及夏殷与大列女》“伟而有情势”;
   《北风诗》“神仪古心”;
   《嵇兴》“如其人”。
    谢赫:卫协“虽不该备形妙,颇得壮气”;
    张墨、荀勗“风范气候,极妙参神”;
    顾俊之“神韵气力,不逮前贤,天和气爽之日”;
    夏瞻“虽气力不足,而精彩有余”;
    戴逵“情韵连绵,风趣巧拔”;
    晋明帝“虽略于形色,颇得神气”;
    丁光“虽擅名蝉雀,而笔迹轻羸,非不精谨,乏于生气”。
    张彦远:“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
    “至于台阁树石、车舆器物,无生动之可拟,无气韵之可侔,直要位置向背而已”;
    “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
    “所以气韵雄状,几不容于缣素”;“然今之画人,粗善写貌,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
    荆浩:“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
二、骨法用笔
骨法用笔为绘画表现上关于用笔的问题,即如何运用线描达到表达对象形体的重要技法。
  顾恺之:《周本纪》“重叠弥纶有骨法”;
    《伏羲神农》“有奇骨而兼美好”;
    《汉本纪》“有天骨而少细美”;
    《孙武》“骨趣甚奇”;
    《醉客》“骨成而制衣服”、“多有骨俱”;
    《列士》“有骨俱”;
    《三马》“俊骨天奇”。
    谢赫:曹不兴“其风骨名岂虚成”;
    张墨、荀勗“但取精灵,遗其骨法。若拘以体物,则未见精粹”;
    江僧宝“斟酌袁陸,亲渐朱蓝。用笔骨梗,甚有师法。像人之外,非其所长也”。
    张彦远:“古之画,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
    “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荆浩:“思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
三、应物象形
应物象形就是要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形状。
   顾恺之:《小列女》“面如恨,刻削为容仪”、“又插置大夫,支体不以自然”;
    《伏羲神农》“虽不似今世人”;
    《汉本纪》“览之若面”。
    谢赫:卫协“虽不该备形妙,颇得壮气”;
    刘项“然观察详审,甚得姿态”。
    张彦远:“故古画非独变态有奇意也,抑亦物象殊也。”
    荆浩:“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
四、随类赋彩
随类赋彩——随对象之类,在形象上赋予概括性的色彩表现
 谢赫:顾俊之“始变古则今,赋彩制形,皆创新意”;
    陆绥“体韵遒举,风彩飘然”;
    晋明帝“随略于形色,颇得形似。”
    张彦远:“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
    “具其彩色,则失其笔法。”
    荆浩:“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
五、经营位置
经营位置指的是构思构图。
  顾恺之:《小列女》“又插置大夫”、“俯仰中一点一画皆相与成其艳姿”;
    《孙武》“寻其置阵布势”;
    《北风诗》“美丽之形,尺寸之制”;
    《陈太丘二方》“兢战之形,异佳有裁”。
    谢赫:吴腖“体法雅媚,制置才巧”;
    刘项“用笔绵密,画体纤细,而笔迹困弱,形制单省。”
    张彦远:“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
    荆浩:“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
六、传移模写(或作“传模移写”)
传移模写就是临摹前人的优秀作品,向遗产学习。
 谢赫:袁蒨“但志守师法,更无新意”;
    江僧宝“用笔骨梗,甚有师法”;
    王微、史道硕“并师荀、卫,各体擅能,然王得其细,史传其真”。
    张彦远:“至于传移模写,乃画家末事。”
    荆浩:“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笔。”
谢赫对绘画作品的品评不仅有理论依据——六法,而且结合实际画家进行分析,把画家分成六品,即六个等级,分别论述陆探微、曹不兴、卫协等二十七位画家的作品:陆探微“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 卫协“古画之略,至协始精。六法之中,迨为兼善。虽不该备形妙,颇得壮气。
谢赫“六法”对历代画论的影响
    谢赫的《古画品录》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系统的绘画理论原则,品评画家创作,为后世的画品开创了良好的先例,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彦远试论之曰。古之画,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与俗人道也。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上古之画,迹简意澹而雅正,顾陆之流是也。中古之画,细密精致而臻丽,展郑之流是也。近代之画,焕烂而求备。今人之画,错乱而无旨,众工之迹是也。”
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六法精论,万古不移,然而骨法用笔以下五法可学,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
    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赜钩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
明•谢肇淛《五杂俎》
    “古人言画,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此数者何尝一语道得画中三昧,不过为绘人物花鸟道耳。若以古人之法,而概施于今,何啻枘凿!”
清•邹一桂《小山画谱》
    “愚谓,即以六法言,亦当以经营位置为第一,用笔次之,傅彩又次之,传模应不在画内,而气韵则画成后得之。一举笔即谋气韵,从何着手?以气韵为第一者,乃赏鉴家言,非作家法也。”

上一篇:三代玉雕大师的玉雕传承

下一篇:海派画家中擅长画仕女画家都有谁

更多关于 南朝国画家谢赫《古画品录》谈绘画六法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