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佩章是中国首届陶瓷艺术大师、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被称为河南禹州钧瓷泰斗,在钧窑瓷器界占有重要地位。晋佩章钧窑瓷器作品古朴典雅,窑变美妙,被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央文史研究馆等机构收藏陈列。
晋佩章【1926.9——2008.6】,河南省禹州火龙乡晋村人。晋佩章生于1926年9月,晋佩章幼读私塾,幼名德功,后被先生改为佩章。因侵华日军兵犯中原,便随母亲辗转西向投奔长兄,后游学陕西甘肃。抗战结束后,回到禹州就读高中。受革命思潮影响。48年投奔报考时在宝丰的中原军政大学,即受中共收编国立河南大学之部分。之后,从军,服役于炮兵部队,参加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1948年10月参加工作,入中原大学学习。1949年3月参军,解放前后随部队转战西南至重庆,后受调至北京军区从事地图测绘,曾于朝鲜战争时以战地记者身份赴朝。1962年5月转业。历任禹州钧瓷一、二厂供销股长,实验室主任,技术科长等职。1988年创办“刘山窑艺实验室”,专门从事北方名窑的研究和名瓷的仿制工作。
2004 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联合授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
2007年,河南省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于8月12日评出,晋佩章成为该奖项首位获得者。8月16日上午,晋佩章河南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颁奖仪式暨个人钧瓷艺术展在郑州举行。
2008年1月其作品“和谐宝鼎”“葵花尊”“观音瓶”等6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008年6月,一代宗师,钧瓷泰斗晋佩章先生带着他那一世清贫离开了人世,而把他丰厚的精神食粮、巨大的艺术财富留给了我们,留给了社会,馈赠于珍爱钧瓷的所有人们。
如今,晋佩章的钧瓷艺术作品,已被誉为“当代文物”,弥足珍贵。
钧瓷的特色在于它的色彩,而它的色彩之所以迷人又在于它的“窑变”。同一器型上了同一种釉子,窑工们装进了一窑坯,同时,也装进了一窑谜,直到烧成开窑这谜底才能揭开。创造者自己也常为它的意外成果而惊讶狂喜。它色彩不定,纹络多变,从不重样,变化无穷。所以,钧瓷无双。同一窑同一种釉,这一件可以如火焰朱砂,那一件却似蓝天碧水。因为色红,可以像鸡血,像朱砂,像胭脂也可以像玫瑰,而红色中又可以透紫,紫色中或许泛青,青色中则可渗蓝,“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像云霞一样的变幻,多彩,流动,是任何高手大师都不能单凭人工来绘制、设计、操控的。这种“听天由命”的制作方法,带来的是“十窑九不成”的后果,于是,每一件钧瓷也可以称之为“孤品”,因而“黄金有价钧无价”,因而,北宋赵佶皇帝把钧瓷定为“御用珍品”。
瑰魅自然晋钧绝 晋佩章一生对钧瓷艺术的理念是:崇尚自然,追求古典。他以精湛的技艺,以对钧瓷艺术最系统的研究、最深入的探讨、最精准的诠释,创作出精美绝伦的钧瓷艺术作品来。其作品造型庄重大方,简洁流畅,古朴典雅,不乖巧,不矫饰,不华宠;釉色饱满,釉质浑厚,釉光莹润,变化无穷,气象万千,层次分明。
晋佩章瓷器擅长:钧瓷工艺、钧瓷理论、釉彩研究。
釉色特点:晋佩章师于传统、色彩绚丽、内涵丰富、意境无穷。
造型特点:以传统器皿和人物造型为主。
烧成方式:煤烧。
晋佩章常用底款:大刘山人、刘山人、晋家钧窑。
晋佩章过去收藏有两件宋代钧官窑的完整器,一件是红釉的六方花盆、一件是天蓝釉带蚯蚓走泥纹的四方花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