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晚期的董其昌、米万钟、邢侗和张瑞图合称“明末四家”,他们都是明代晚期的书法家,当然绘画也非常不错,尤其是董其昌在书法和绘画方面都非常突出,是明末四大家之首。
晚明四大家艺术特点
1.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并以其为代表,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
董氏深厚的仿古功力。每开品评前代大师,仿其笔意,用书法作画,尤以其擅长的行书笔意融于画中,深得各家精髓,出入各家画法,自在无碍。笔墨松秀含蓄,灵逸潇洒,富有韵味。意境萧闲冲淡,幽远静美。
2.米万钟
米万钟(1570—1628年),字仲诏,号友石,又号海淀渔长、石隐庵居士,是大书法家米芾的后裔。书法行、草得家法,与董其昌齐名,称“南董北米”。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后任江西按察使。米万钟有好石之癖,又能画石。善画山水、花竹。
【米万钟行书七言诗句轴】

《七言诗句》轴,明,米万钟书,纸本,立轴,纵166.2厘米,横42厘米。行书,2行。
释文:
“蝶粉轻沽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薼。米万钟。”
钤“米万钟字仲诏”、“海淀鱼长”印2方,迎首钤“书画船”印。
此轴书法奇纵放逸,闲散平实,行笔迅疾潇洒,线条牵萦连属,顾盼呼应,俯仰向背,和谐有致,结体宽博丰劲,显示了米万钟长于大字书法的独特风格。
3.张瑞图
张瑞图(1570-1641年),字长公,号二水,又号果亭山人,福建晋江人。
擅长行草书,苍劲有骨。中年以后用笔多方硬侧锋,笔势凌厉,风格奇宕,自成一体。
张瑞图绘画则学黄公望,风格苍劲,点染清逸。他的画作大多是偶然兴至所作,其大幅画作特点是笔墨粗放,构景空疏。
邢侗(1551—1612年),字子愿,号来禽生,临邑(今山东临清)人。善画兰竹。书法方面,笔力矫健,圆而能转。 邢侗书法初师王宠,后上追魏晋,尤崇尚王羲之,认为王羲之“卓然为千古书家之冠”,因而极意追摹。邢侗的书法深得王羲之神髓。

晚明四大家作品鉴赏
董其昌高逸图轴
董其昌行书诗轴
米万钟行书诗轴
【张瑞图行书五绝诗轴】
新00166332 《五绝诗》轴,明,张瑞图书,纸本,立轴,纵172.7厘米,横43.5厘米。行书,2行。
释文:
“与君青眼尽,共有白云心。不向东山去,旦旦春草深。瑞图。”
本幅款钤“张长公”、“瑞图”印2方,迎首钤“文学侍从之臣”印。收藏印钤“固始张氏镜菡榭嗣主玮审定续考”、“志仁历史文物馆藏”。
此轴书法从钟、王入手,笔势生辣,点画纵横,坚实劲挺,虽为行书而折笔侧入,形体尖锐,起止转折倔强,力量饱满,笔墨酣畅。清秦祖永《桐阴论画》评:“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
【张瑞图晴雪长松图轴】
晴雪长松图轴,明崇祯,张瑞图绘,纸本墨笔,纵136.3厘米,横43.3厘米。
张瑞图书法、绘画兼精。书法得张旭、怀素神韵,与董其昌等并称“明末四大书家”,但其书法风格则迥异他人,风貌奇倔狂逸,后世称“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
本幅自题:“冻泉依细石,晴雪落长松。庚午春仲果亭图写”,钤“瑞图”朱文方印,“张长公”朱文方印。题字结体狂怪,笔画劲健纵逸,气韵外露,颇富“奇异”之态。据此,可知此图作于崇祯三年(1630),张瑞图时年60岁,正是他罢官遣归之年。图中题句出自杜甫诗《谒真谛寺禅师》。

《饯汪元启诗》,明,邢侗书,纸本,立轴,纵142厘米,横33.2厘米, 行书,6行,154字。
《饯汪元启诗》释文
款署:“济南邢侗”。钤“子愿父”、“济南生”。收藏印钤“南皮张氏珍藏真迹”、“同寿藏”、“项士杰印”、“长万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