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家 > 国画家 > 陈师曾

陈师曾

来源:  浏览 2938

陈师曾不仅是一位画家,更是一位美术史家和美术教育家,他曾画过少量的西画作品,因此在对事物的观察以及绘画技法的运用上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由此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他的绘画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风俗等皆有涉及。他与齐白石、李叔同这些知名的画家都有很深的交往。
陈师曾(1876.3.12—1923.9.17),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人(今江西省修水县),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
陈师曾出身书生门第,祖父是湖南巡抚陈宝箴,父亲是著名诗人陈三立。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1909年回国,任江西教育司长。从1911年2月至1913年4月,他受南通张謇之邀,至通州师范学校任教,专授博物课程。1913年又赴长沙第一师范任课,后至北京任编审员之职。先后兼任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教授。1923年9月为奔母丧回南京,不幸染病逝世,终年仅47岁。
陈师曾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其山水画在承袭明代沈周、清代石涛技法的基础之上,注重师法造化,从自然景观中汲取创作灵感;写意花鸟画近学吴昌硕,远宗明人徐渭、陈淳等大写意笔法,画风雄厚爽健,富有情趣;人物画以意笔勾描,注重神韵,带有速写和漫画的纪实性。
陈师曾作画追求创新,努力恢复中国画“师造化”的优秀传统。他的山水参合沈周、蓝瑛、石涛、髡残诸家,笔法生辣有力,作园林小景饶有诗意;写意花卉近得书画大家吴昌硕指点,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风俗人物画真实生动,风格清新爽健。陈师曾通晓中西绘画的原理,主张中国画革新,但并不附和“西洋画科学,中国画不科学”的肤浅论调。 

                  陈师曾老照片
1876年(清光绪二年 丙子)1岁
  3月12日,生于湖南省凤凰县。乳名师曾,名衡恪,后以字行,号朽道人,又号槐堂。祖父陈宝箴,清末维新派著名人物,官至兵部侍郎,湖南巡抚。父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清进士,官至吏部主事,著名诗人。
1880年(清光绪六年 庚辰)5岁
  祖父陈宝箴迁官,全家由湖南长沙迁至河南河北道。生母罗氏病逝。
  1883年(清光绪九年 癸未)8岁
  全家随陈宝箴迁官至杭州。
  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 丙戌)11岁
  陈宝箴罢官,全家复居长沙。随尹和伯(金阳)入门学画。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 甲午)19岁
  陈宝箴任湖北布政使,迁居武昌。从周大烈、范仲霖习诗文、法书。冬,与范肯堂之女成亲。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 乙未)20岁长子封可生。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 戊戌)23岁
  戊戌变法失败,陈宝箴、陈三立被革职。陈三立携家定居南京。陈师曾考取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 辛丑)26岁
  转至上海法国教会学校学习外语。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 壬寅)27岁
  与二弟寅恪同赴日本留学,先在东京弘文学院,后入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博物学。
  1910年(清宣统二年 庚戌)35岁
  归国。先就职于江西教育厅,不久转赴江苏南通师范学校任教。从吴昌硕学画。
  1912年(民国元年 壬子)37岁
  翻译《欧西画界最近之状况》。
  1913年(民国二年 癸丑)38岁
  应聘于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同年秋赴北京任教育部编审,兼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及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博物教员。
  1916年(民国五年 丙辰)41岁
  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手工图画专修科国画教员。
  1917年(民国六年 丁巳)42岁
  结识齐白石。
  1918年(民国七年 戊午)43岁
  应聘为北大画法研究会中国画导师。
  1919年(民国八年 己未)44岁
  在北京的多所美术专门学校任国画教授。
  1920年(民国九年 庚申)45岁
  与周肇祥等发起“中国画学研究会”。在《绘画杂志》发表《清代山水画之派别》、《清代花卉画之派别》、《中国人物画之变迁》等文。《陈朽画册》出版。
  1921年(民国十年 辛酉)46岁
  发表《文人画之价值》。《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出版。
  1922年(民国十一年 壬戌)47岁
  应日本画家之邀赴日参加中日绘画联合展览会。
  1923年(民国十二年 癸亥)48岁
  1924年9月17日,病逝于南京

上一篇:吕纪

下一篇:黄胄

更多关于 陈师曾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