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地戏在贵州地区已有六百来年的历史,其存在与明初开发黔中安顺有关。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调集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三十万大军远征云南,一举击溃元朝盘踞云南的残余势力。战事既平,朱元璋虑及云南地处边陲,贵州又是土司势力长期占据之地,若无重兵屯戍,“虽有云南,亦难守也。”故把战略重点转向贵州,命征南大军沿云南到湖广驿道就地屯守,在贵州设有24个卫、26个守衙千户所,其中安顺有3个卫(普定、安庄、平坝),2个守衙千户所(关岭、柔远)。于是,贵州这块土地上就有了史料上称谓的“屯堡人”,地戏也就随之而来了。
据《续修安顺府志》记载:“当草莱开辟之后,人民习于安逸,积之既久,武事渐废,太平岂能长保?识者忧之,于是乃有跳神戏之举。借以演习武事,不使生疏,含有寓兵于农之深意。
如此,源于江南的傩戏,借黔土的封闭态势,借屯堡人怀乡恋土的心理情愫,在安顺这块古夜郎的领地扎下了根。从不废旧事演武操练,发展成独领风骚娱神娱人的民间戏剧。几百年来,在屯堡人独特的心态支撑下,年复一年代复一代地传承至今。不但成了屯堡村寨节令期间驱邪纳吉演武增威娱乐自赏的娱乐活动,而相邻左右的苗族、布依族、仡佬族等民族村寨也相继习演,形成了黔中腹地安顺广大农村一项热闹的节日活动。
安顺地戏的源流与江南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不说屯军来自江南,而众多史料记载,安徽傩戏在人员组成、演出时间、面具存放的地点(庙宇或人家户)和“神柜”、演出前后的“开箱”与“封箱”、“扫开场”的和合二仙(小军装扮)、“扫收场”的土地与和尚、伴奏仅用一锣一鼓等与安顺地戏如出一辙。甚而有的村寨把傩戏就称为“地戏”、“神戏”,领头人称为“神首”;再有,傩戏的分支被称为弋阳武班的,更只演历代金戈铁马的争战故事,其剧目正是安顺地戏所演薛家将、杨家将、狄家将、岳家将之类。更令人惊异的一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江苏出土的明成化年永顺书堂重新刊印出版的《花关索传》,其剧本结构、开篇、说白、句型、遣词、用韻等都同地戏剧本一个式样。这一些蛛丝马迹,无一不凸显了安顺地戏与江南傩戏的渊源关系。 就口碑而言,地戏的传承年代众说纷纭。詹家屯《三国》戏队的地戏谱书上记有:“家族詹曾武师,神头各代家传。众儿孙须知…洪武十八年,我詹达、曾珉密传家族武艺,防止反乱,为了秘而不宣,以跳神为名,传艺为实,家族神,祖传艺。”金官屯《粉妆楼》戏队在地戏调查表上记有:“明朝洪武年间,用树皮做面具,戴在脸上操练,直至明朝隆庆年定型为木刻面具。古老唱本《粉妆楼》由明隆庆年间本村严正芳抄写,后经本村人不断重抄至今。”周官屯《五虎平南》戏队戏头胡永福介绍:“本村地戏在二窝老祖前就有。二窝老祖雕面具很有名,也跳地戏。他距我们的字辈已有十三代了。”这三种说法,一个距今六百来年,一个距今四百五十来年,一个距今三百多年。
唯一可证的是,清代乾隆年贵州诗人余上泗在其所著的《蛮峒竹枝词》中,有一首专写地戏演出场景的。其为:伐鼓鸣钲集市人,将军脸子跳新春。全凭认得杨家将,看到三郎舌浪伸。”若以此诗推断,安顺地戏的存在年代距今应是在三百年前了。
传统文化贵州安顺地戏
来源: 浏览 2480 次
上一篇:孙殿英盗墓,盗的是慈禧的墓吗
下一篇:图解大闸蟹怎么吃
更多关于 传统文化贵州安顺地戏 的信息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