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被称为千岛文化的王国。从头缠十几斤重假发的长角苗到永远保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的占里苗寨,从崇拜火的彝族到夜郎国的后人仡佬族,黔地的重重山峦,保护着各种孤岛文化在其中绵延发展、空谷飘香。屯堡文化圈正是这其中之一。
屯堡地区指的是安顺城周围方圆一千多平方公里内的数百个村寨,屯堡人的祖先是明初从应天府(今南京)入黔屯军的江南兵士,由于高山深壑的阻隔,30万屯堡人600年来世代保持着很多明代江南地区汉人的生活习俗和特征。
据史书记载,14世纪中叶,朱元璋平定天下一统中原之后,为了肃清盘踞在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任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率领江南30万大军出征云贵高原。战事结束后,为了巩固西南疆土的边防,明朝廷命令这些兵士携家眷在黔中“屯田戍守”,从此开启了这些江南移民六百年在云贵高原的守望历程。
明朝灭亡后,他们却时刻不忘自己是大明的子民,他们依然替明朝尽忠,为明朝守墓,这项任务执行了三百多年。至今仍穿明朝风格的服饰,保存明朝的文化习俗。
600年来,屯堡人的衣着、饮食乃至信仰都未曾改变。屯堡人敬拜祖先。几乎每个我们在屯堡探访的家庭都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天龙镇的青年郑稷对我说,每到清明节,走得再远的人也要赶回镇子来,与同姓族人共同祭拜入黔的始祖。
儒、释、道三位一体的宗教信仰,使得十九世纪在黔中广大的苗族和布依族地区广泛传播的西洋天主教和基督教竟从未能踏进屯堡村寨一步,也没能留下一座教堂。
还有社火。这个曾被南宋词人辛弃疾以“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词句描绘过的古代民间节庆,在江淮吴越地方已几乎消失殆尽,却仍被屯堡人完整地承继着。
贵州平坝县天龙镇的屯堡明朝遗民
来源: 浏览 2107 次
更多关于 贵州平坝县天龙镇的屯堡明朝遗民 的信息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