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三年1738年,有两名举子:一为鲁人,一为晋人,在京赶考名落孙山,盘缠所剩无几。二人搭伙,在北京西单牌楼附近开设了一家熟肉店,名为天福号。
一天夜里,两人守灶煮肉、喝酒聊天,对饮过量,随之呼呼大睡。一觉醒来,肉已塌烂于锅中,只好将肉起出锅来放到盘中放凉后出售。但是看看锅中已成浓汁的肉汤,弃之又觉得可惜。于是,他们便将肉汁涂到肉上一并出售。
谁知歪打正着,人们食后反觉肉质香嫩烂熟,味道更加鲜美,一传十、十传百,顾客盈门,生意火爆。从此,两人便把这种煮肉的方法沿袭下来,天福号酱肉由此而生。
后来,天福号的酱肘子得到乾隆皇帝的赞誉,遂成为御用贡品。到慈禧太后时,这位“老佛爷”为经常吃到鲜美的酱肘子,赐给送肘人一枚腰牌,作为进宫的通行证。由此,天福号的酱肘子身价倍增。
到了民国27年,即公元1938年,天福号在山西太原设立分号。起号名时,开店的掌柜和伙计们确也费了一番思量。
一个说,凡是吃的东西,一般有酸、甜、苦、辣、咸,也就五味俱全了。另一个说:“肉没有香味,还有甚吃头?咱们给它来个五味俱全再加一个‘香’味,这不就是‘六味’嘛!”此时,一个有点儿文化的伙计给“六味”后面加上一个雅气的“斋”字,便成了“六味斋”。
于是,“福记六味斋酱肘鸡鸭店”的字号由此而生,誉满京师的宫廷贡品天福号酱肘子到太原落户,成为山西太原的老字号。解放前夕,天福号在全国各地的分号纷纷倒闭,惟有太原的六味斋以其“六味压三晋、香冠美群芳”的盛誉留存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六味斋生产经营稍有发展。1956年公私合营后,六味斋正式更名为六味斋酱肉店。2008年,六味斋酱肉传统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西老字号六味斋和北京天福号肘子的历史渊源
来源: 浏览 3226 次
上一篇:古南诏国最后的彝族部落啄木郎村
下一篇:北京故宫紫禁城的冷宫在哪里
更多关于 山西老字号六味斋和北京天福号肘子的历史渊源 的信息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