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双肠汤是河南开封非常具有特色的美食小吃,羊双肠汤用羊的大肠和小肠熬制而成,因为汤色奶白,所以也叫羊霜肠或者羊双肠。
羊双肠汤做法
羊双肠制作方法:先把羊的大小肠小肠洗净,灌以羊血煮制熟后切成半寸长,与胎胞羊、羊腰、羊肠一起入锅再煮,煮到汤色泽红、白、绿相间,醇香无膻,汤鲜肉美。
羊双肠汤有温补肾阳、强体壮身的功效。著名相声演员马季曾在开封食此美味,食后赞不绝口,戏称“天下第一”。喝羊双肠的人特别喜爱吃“羊外腰”和“羊衣胞”,不光是图它好吃,还图其“滋肾补精”的药用价值。“羊衣胞”也叫“胞衣”或“胎衣”,中医认为可以治疗劳伤、虚弱等症。“羊外腰”又叫“羊外肾”,指羊的睾丸,虽然是羊的下脚料,但含有蛋白质、脂肪、磷、铁、钙、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丰富的营养物质。中医认为其具有大补虚劳、益气辅肾、温中缓下、逐痰利水等功效,可用于肾虚、阳痿、尿频、遗尿、腰酸膝痛、耳鸣等症,是一种较好的补阳性美食小吃。
羊双肠汤是开封的传统风味小吃。它首创于何时?众说不一,但它的庖制祖师却真真切切地是当地一家牛、羊屠宰场的穷苦帮工。他起早摸黑、抬牛背羊,为场主劳碌一天,得到的赏赐是一盆牛、羊下水,揣回家,大肠里翻外,小肠要剪开,冲呀!洗呀!在净字上下苦功夫!煮熟后,挑起汤锅、碗筷,沿街叫卖。一两个铜钱一大碗,佐料有咸盐、辣椒面,汤可随意添,顾客全是当年起早打工、上学的穷哥们。新生的羊双肠汤,如同一叶小舟,凭仗自己赶早和廉价的优势,在浩瀚的商海中,披风破浪地闯荡开来,为风味独特的开封小吃家族增加了一个新成员。
改革开放后,开封市区羊双肠汤的摊、铺已恢复、发展到四五十家。他们都在城门内、外或街头巷尾经营。门前高挑一帜红底黄字的幌旗,上书:“宋门”、“西门”、 “二保”、“大贵”羊双肠字样,有的干脆在门面墙上用白灰刷上“羊双肠”三个大字,更显得开封人粗犷利落的性格。他们有的全家动手,有的师徒合作,有的雇一两个帮工,劳碌一天,一般营业收入五百元上下,兴旺户高达千元以上。收入增多了,但勤俭持家的传统没有丢,至今没见一家大饰门面,或请位刀笔先生为自己起个吉利文雅的字号。
随着社会主的发展,人们生活更讲科学膳食,羊双肠汤的品种也逐年丰富起来。除原有的牛、羊肠外,又开发了滋阴补肾的食品:如羊凹腰(睾丸)、牛羊鞭、羊胎羔等,还增添些益气养胃的食品:如羊扒头(子宫)、羊衣包(胎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