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民俗动态 > 记录中国传统文化寻鞋访履虎头鞋,你还记得吗?

记录中国传统文化寻鞋访履虎头鞋,你还记得吗?

来源:  浏览 1895

还记得吗?
小时候脚上时常穿著的是
外婆在昏黄的灯下亲手做得布鞋,
轻轻趴在她温暖的肩头,抚摸她银白的头髮,
好奇地看著针线在厚实的鞋底上穿进穿出,
每次接过新鞋穿在脚上,
心裡盛放的都是满满的欢喜。
但现在,手工布鞋再舒服,再『养脚』,
虎头鞋人们也觉得它笨头笨脑,
土裡土气,难登大雅之堂,
虎头鞋随著岁月的变迁,布鞋这千年的传统文化逐渐成被人遗忘在角落里,成为老年人的回忆了,而这项中国传统文化年轻人已经不感兴趣了。
在中原大地上,提起虎头鞋大概还是很多人仍旧保留的童年印象。
除了保暖耐穿的实用功能,虎头鞋在传说中也被人们赋予了简单美好的期许:老虎是百兽之王,能驱灾辟邪,家人希望穿过虎头鞋的孩子都远离灾难、平安健康。
虎头鞋由鞋底、鞋帮和鞋头组成,做工繁琐复杂,要经过剪、贴、插、刺、缝等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有虎头图案的鞋头,托在手裡只有小小一隻,却是最耗时耗心。

虎头不同的部位,需要搭配不同顏色的线,差一针都不会好看。而线的顏色搭配不好,一不小心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而虎眼、虎眉、虎嘴、虎鼻,都要靠针线和布缝製而成,需要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
虎嘴、眉毛、鼻、眼等处常採用粗线条勾勒,表现虎的威猛,如果做工细腻时,再用绒线将鞋口、虎耳、虎眼等镶边。孩子穿上虎头鞋,绒线随风飘动,虎头也有了灵动威武的感觉。
想要有一双地道标准的虎头鞋,现在已经不容易寻觅了,时光飞逝,那些年的我们长大了,而这些手艺也慢慢退出我们的生活,当年做鞋的人们,他们也渐渐地老去……
 河南郑州寻鞋访履虎头鞋
精神矍鑠的李芝兰奶奶见到我们来访时,起初还有一些不好意思开口的羞涩,在她看来,做鞋实在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人来特意询问拜访。
做一双虎头鞋,是她已经守了五六十年的手艺,说起这个,李奶奶就开心地笑起来,眼睛也眯成一条缝。
她忙著从柜裡拿出自己的作品,整齐地摆放好,招呼我们走进来看,摆在她身后的,是一幅金婚纪念照,上面的她已经不再年轻,但还和爱人一起,携手相伴。
到现在,李芝兰奶奶的手掌已经印满了岁月粗糙的痕跡,她带著老花眼镜,从针线笸箩裡找出一枚铜顶针,戴在中指的第二节手指上,用粗针大线,缝纳著千层鞋底,偶尔把针在头髮裡擦一下,又熟练地穿针走线,继续缝製。
做鞋的手艺,是李芝兰在少女时期就学会的。那时候没有人特意教她怎麼做,回忆起来,她就是坐在母亲旁边,看著母亲一针一线地缝製。时间长了,自己摸索著也就会了。在之前,做布鞋并不是一项非常高端的手艺,但是全家人,都穿著李芝兰亲手做的鞋过了一年又一年。
现在她回忆起来,自己年轻的时候要在生產队裡忙劳动,还要照看家务子女,但还是经常拿起针线绣制几双布鞋,亲眼看到家人穿著自己做的鞋才叫放心,直到现在,年年仍不间断,她做的虎头鞋不拿到市场上售卖,但远近邻居谁家有生小孩,热心的她知道了都要送一双。
“在以前,小孩一出生,就要穿虎头鞋,俺这一片(附近)的小孩都是穿虎头鞋长大的,老虎是百兽之王,穿上小孩不遭灾。”

李芝兰奶奶做的是郑州典型样式虎头鞋,上面用兔毛点缀,显得老虎格外威风灵动,老虎眼睛大,眉毛上缀有小鸟,更显得老虎的图样活泼可爱,虎鼻大而突出,多为石榴心形,寓意著多子多福。


对李芝兰奶奶来说,现在做鞋早已不是养家糊口的途径,虽然她已经年过古稀,却仍放不下针线和鞋面,那是因为家裡现在又添了重孙子,孩子正是蹣跚学步的年纪。
我们离开时,她仍在埋头缝製鞋面,认真地把自己对孙辈的牵掛都纳入鞋底中,才发现那份其乐融融的情意,远远不是市场上简单的交易可以替代。
河南开封·杞县寻鞋访履虎头鞋
从李玉英奶奶家的街口路过时,三五个村民正围在一起閒话剥蒜,大蒜是当地最主要的经济作物,走在大街上便能闻到浓浓的蒜味。来到李玉英奶奶家时,我们发现这裡还保留著传统的砖墙小院,也是河南乡村最常见的农家建筑。
推开一扇老木门,就看到几口大水缸放在墙边,农具整齐地归拢在一起,几条手巾搭在门前的晾绳上,旁边的菜园中种著几畦青菜,简单的小院子被主人收拾的乾净整洁,李玉英奶奶就在这裡做了五十多年的老布鞋。

17岁那年,李玉英学会手艺后,第一次为自己做了一双老布鞋,22岁时,她穿著自己做了四天的一双绣花绿鞋从五裡河镇嫁到高阳镇,李奶奶说,河南媳妇出嫁都穿绿鞋,据说这样可以和婆家和睦相处,开心过日子。

李玉英做鞋做了一辈子,年轻的时候为丈夫做老布鞋,她说到这裡就咧著嘴笑,说丈夫最喜欢她亲手做的黑面老布鞋;等做了母亲,她为两女两子都做过虎头鞋和千层底老布鞋;现在到了孙子辈和重孙辈,李奶奶依然在为孩子们做虎头鞋。

在杞县这裡,虎头鞋被当地人叫做『猫头鞋』,俗话说:『头双蓝(取谐音拦,即拦住不夭折),二双红(红能辟邪,可以免灾),三双穿得紫落成(意即孩子在自家长大成人)。』至今,杞县还保留著让姑姑做三双不同顏色的虎头鞋在『过九天』时送给侄儿的风俗。
奶奶说,我们河南妇女,会摸针会绞花就会做鞋,想学手艺,只要有心就行,使用的工具不要那麼多,一根针一个顶就能做鞋了。
李玉英奶奶有一个用旧的木头顶针,在长久的岁月中,木制的顶针已经被摩挲出了一层温润的包浆,上面密佈有很多针孔,她的右手食指第一个关节处由於长期戴顶针而磨出厚厚的茧来,甚至有些变形。
现在,李玉英奶奶一个白天还可以纳一双小鞋底,她的手法纯熟,粗白的棉线从鞋底的背后穿过,顶针顶上去,从另一边穿出来,然后拉出针线,棉线和鞋底之间一摩擦,在空中都可以听到棉线拉动时『呜呜』的声响。

奶奶一边做著手裡的活计,一边跟我们说话『老啦,以前是什麼鞋都可以做,千层底的、绣花的,我都会做,现在还有谁需要呢?只有小孩还穿猫头鞋,我就还做,过几年,谁知道会咋样呢。』
在回程的路上,同车的大哥问我们,你们是做什麼的呀,为什麼还要来找手作的鞋呢?
我们回答:因为再不寻找,再过几年,就没有人会做手作的鞋了呀,到时候,这些老手艺就会被人忘掉了。
大哥听了后默默点头,没有作声。当我们下车掏钱付费的时候,司机告诉我们前面下车的那位大哥已经帮我们付清了车费……惊讶伴着感动,面前这条民艺传承的艰辛长路上,我们多么地任重而道远……
这些农耕时代的真实画面,正离我们越来越远,等到老人们渐渐离开,不知道哪一天,记忆断了线,又能到哪儿去追寻?
而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的孩子还有人会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吗?如果没有人传承传统文化,我们的后人将去哪裡寻觅一双外婆亲手缝制的祈福避灾的虎头鞋呢?

上一篇:女真族三次入主中原终成霸主

下一篇:徐州美食小吃

更多关于 记录中国传统文化寻鞋访履虎头鞋,你还记得吗? 的信息
民间艺术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艺步骤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

福州脱胎漆器以轻巧、精美而闻名,因为成分只有漆、夏布或绸..
白与黑的艺术:乌铜走银手工艺

白与黑的艺术: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是云南一种独特的铜制纯手工工..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画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

“炕围画”在山西省尤其以山西忻州宁武、忻州原平、代县的炕..
民间艺术缩骨功

民间艺术缩骨功

缩骨功,也叫缩骨术也叫卸索,卸索的表演,这就是缩骨功。卸..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技艺起源于200年前的清代八旗子弟。宫廷鸟笼..
风筝魏

风筝魏

风筝是民间传统手工艺术,而风筝魏就是过去老手艺人的一个品..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特点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

明代漆工艺的活跃与明王室对漆器的推崇与重视有着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