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民俗动态 > 明清时期“天下第一村”山西临汾师家沟古建筑群

明清时期“天下第一村”山西临汾师家沟古建筑群

来源:  浏览 2432

师家沟古建筑群是晋商发展的遗留下拉的文化瑰宝,明清时期被美誉为明清时期“天下第一村”。
师家沟古建筑群从明代开始建造,从师法泽开始,师家已经修建有30多个宅院,占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师家的兴旺发展正是山西特定时间节点的一个注解:厚重的黄土墙围合成一方淳朴的天地,窑洞院落中的师家沟百姓以先祖的方式重温着那段骄傲的岁月。乾隆三十四年(1769)),师法泽开始修建祖院,以上窑下楼式的四合院形式将各个院落自由组合成一个错落有致的师家沟聚落。整个村落既有水平方向的空间穿插,又有垂直方向的空间渗透,充分体现出丘陵沟壑区依山就势、窑上登楼的特点,又融入平原地带多进四合院的空间布局。气势宏伟的景观洋溢着黄土高原的阳刚之气,可以说是一部山地建筑的经典,是耕读文明的窑居典范。它所具有的独特的空间处理、地形利用、窑洞民居、建筑装饰、雕刻书法等风格正是许多晋商豪宅大院所无与伦比的。它的营建思路也值得今人借鉴,不愧为国际古建筑学术界认定的“山区空间扩张利用建筑体“天下第一村”。
 师家沟古建筑群位于汾西县僧念镇师家沟村,村落居于三面环山、一面临沟的向阳坡地上,村中砖构的窑洞式宅院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环村一周的石板路将村庄围入其中,村中的宅院均为师氏家族所有。路外散布着师家的祠堂、节孝牌坊、油房、染房、酒醋房和长工院等,整个主体建筑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
师家沟古建筑
  师家沟民居建于半山坡上相连的两个台地上,总体平面近于方形。院落的组合以中国传统的四合院为主,结合地形的变化和窑洞式建筑的特点,出现了一些与四合院组合的三合院和立体组合的二层多进合院形制。四合院的组合以封闭对称式平面为特征,宅门位于院落的西南角,宅门西向,同北方传统四合院中将宅门置于东南角、居中或向南的做法不同,体现了汾西地区民宅的特点。

  在总体布局中有着防御特点,整个宅院除通过共同的交通通道联系外,还在各个院落间用较为隐蔽的踏道、侧门、隧道、甚至设在窑洞中的暗洞相互贯通。

  师家大院文化内涵极其丰富,集砖、石、木雕为一体,垂花门、檐廊、隔扇等雕刻精细,仅窗棂图案就有108种、门额牌匾150多处。说一是表示师家的108种生意,再是表示山西的108个县。现存的门楼、槎栏、花草、人物、琴棋书画木雕10余套,雕刻精致、艺术精湛,已成为我国木雕艺术研究的珍品。“东山气”“南山寿”“北海风”“敦本堂”“清白家风”等题额,字迹浑厚,刚劲有力,处处散发着封建社会耕读世家的文化品位。

  2006年5月,师家沟古建筑群作为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它是晋商民俗文化朴拙的印记,是晋商大院聚落的典型代表之一。

上一篇:【中国传统文化】辽代最高的官职“于越”的含义

下一篇:破窑赋

更多关于 明清时期“天下第一村”山西临汾师家沟古建筑群 的信息
民间艺术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艺步骤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

福州脱胎漆器以轻巧、精美而闻名,因为成分只有漆、夏布或绸..
白与黑的艺术:乌铜走银手工艺

白与黑的艺术: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是云南一种独特的铜制纯手工工..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画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

“炕围画”在山西省尤其以山西忻州宁武、忻州原平、代县的炕..
民间艺术缩骨功

民间艺术缩骨功

缩骨功,也叫缩骨术也叫卸索,卸索的表演,这就是缩骨功。卸..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技艺起源于200年前的清代八旗子弟。宫廷鸟笼..
风筝魏

风筝魏

风筝是民间传统手工艺术,而风筝魏就是过去老手艺人的一个品..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特点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

明代漆工艺的活跃与明王室对漆器的推崇与重视有着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