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大栅栏”怎么读你了解吗?这要说一下前门“大栅栏”名称的由来,只有了解了北京民俗你才不能露怯。“大栅栏”这三个字的读法。从字面上看,应该读“da zha lan”。可是,您如果这么念,老北京一听,就知道您一准儿是个外乡人,因为北京人都读“da shi lan”,后边还要加上个字正腔圆的儿化音,那才叫一个地道。其实,大栅栏街的本名不是这个,在《明北京城图》上这条胡同叫廊房四条。廊房四条又怎么就变成了大栅栏呢?这得从明孝宗弘治元年、也就是1488年说起。
那会儿,为了防止盗贼隐藏在大街小巷之内,由朝廷批准,北京城里的千百条胡同、街巷口统统安上木栅栏,一到晚上,就把栅栏关起来,闲杂人等一律不许随便进出,是谓“宵禁”。这实际上是给偌大个北京城密密匝匝安装了数千道的防盗门。打那儿以后,以栅栏命名的胡同就有了很多条。到了清朝,廊房四条的商铺开始多了起来,为了保护财产的安全,在胡同的东口和西口修建了两座坚固又高大、与众不同的木栅栏。慢慢的,“大栅栏”就变成这条胡同的名称了,原来的名字“廊房四条”反倒被人淡忘了。
前门“大栅栏”这条东西纵贯三百米,南北宽不足五米的街道,在清末的全盛时期云集了店铺八十多家,而且家家都是名店铺:鞋帽店、绸布店、金银首饰楼、药铺、烟铺、饭馆、戏园、电影院,古色古香的建筑鳞次栉比,在当时是老北京出了名的繁华商业街。过去每年的正月十五,去大栅栏逛花灯是轰动北京城的活动。
正当大栅栏繁荣发展的时候,1897年,德国派军队强占了山东的胶州湾,义和团运动从山东迅速发展到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当时大栅栏街路北有一家德国人开的“老德记大药房”,店主虽然已经把店名中的“洋”字改成“大”字了,但是店中还在继续出售洋药,这引起了义和团的极大愤怒。1900年6月16日,义和团围住了大栅栏老德记大药房,一个团民带着引火之物进入店内,不一会儿,大火从店内烧了起来。由于当时街面上的店铺一家连着一家,又都是木结构的,大火迅速向四周蔓延。这场大火烧了一天一夜,烧毁了大栅栏周边十几条街四千多家店铺。几年后,大栅栏街上的各家店铺经过恢复和重建,大多又重新开业了。不久,在前门东西两侧又分别修建了京奉火车站和京汉火车站,前门地区成了重要的交通枢纽,大栅栏街这才渐渐地恢复了元气,往日的繁华和喧嚣又重新回到了这条胡同。
老北京过去有句顺口溜儿:“看玩意儿上天桥,买东西到大栅栏”,“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说的都是大栅栏街里的一些老字号。同仁堂原名乐家老铺,康熙四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02年,乐风鸣在大栅栏开设了同仁堂药铺。在许多老北京人眼里,同仁堂的命脉就在这个“仁”字上。同仁堂自打一创立,便在工艺上一直遵循“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原则,所制之药,疗效显著,上至皇宫贵胄下到黎民百姓,有口皆碑。
【传统文化】北京民俗:前门“大栅栏”怎么读你了解吗
来源: 浏览 3306 次
下一篇:河北正定小吃八大碗
更多关于 【传统文化】北京民俗:前门“大栅栏”怎么读你了解吗 的信息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