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翠工艺是中国制作首饰的传统手工艺之一,点翠工艺用料昂贵,工艺复杂,所以只有在古代皇宫才能使用点翠工艺品。点翠工艺是一项中国汉族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汉代已有。它是首饰制作中的一个辅助工种,起着点缀美化金银首饰的作用。用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首饰,光泽感好,色彩艳丽,而且永不褪色。点翠工艺的发展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
点翠采用的翠鸟羽,左右翅膀上各十根(行话称“大条”)、尾部羽毛八根(行话称“尾条”),所以一只翠鸟身上一般只采用大约二十八根羽毛,且病死的翠鸟其羽毛好的首饰一般还不用(行话称“暗条”,色泽不行)。
作为传统戏曲化妆的一部分,很多名角大家都会为自己度身定做一套精美的点翠头面。如今由于翠鸟是保护动物,真正的点翠头面已经很少见到,制作技艺也几乎失传。
一整套点翠头面大概有50件左右,包括泡子、鬓簪、鬓蝠、泡条、串联(三联、四联)、六角、大顶花、边蝠、边凤、偏凤、面花、压鬓、后三条、包头联、竖梁、横梁、后兜、太阳光、凤挑、八宝、福寿字、耳挖子、耳坠、鱼翅等各种单件。当时这三种饰物分别都是真的翠鸟毛、水钻和纯银,所以置办行头的成本很高,将金、银片按花形制作成一个底托,再用金丝沿着图案花形的边缘焊个槽,在中间部分涂上适量的胶水,将翠鸟的羽毛巧妙地粘贴在金银制成的金属底托上,形成吉祥精美的图案。
点翠工艺两千年来,中国一直在用翠鸟的蓝色羽毛作为镶嵌的精致艺术品和装饰,从发夹,头饰,和扇子到屏风。
翠羽必须由活的翠鸟身上拔取,才可保证颜色之鲜艳华丽。翠羽根据部位和工艺的不同,可以呈现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加之鸟羽的自然纹理和幻彩光,使整件作品富于变化,生动活泼。后来,也由于保护鸟类及制作工艺的残忍而在清末民初由烧蓝工艺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