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民俗动态 >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来源:  浏览 1950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传统中医饮品,有调达枢机、调和阴阳、解表清里、温中散结、清热养津、降逆除满等多重功效。柴胡桂枝干姜汤多用于为少阳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证,证候寒热错杂,属厥阴病之厥阴中风证者。
柴胡桂枝干姜汤功效作用:
胸胁或心下满微结,上热下寒,往来寒热偏于寒多,或恶风寒而不热,或低热,心烦,口苦,或咽干口干,头晕目眩,耳鸣或耳聋,或腹满,食不下,时腹自痛,心下痞,或小便不利,渴而不呕,汗出或但头汗出,手足不温或四肢厥冷,或心悸,头痛,身痛,咽痛,或鼻塞流涕,下利或大便干,舌质淡,或暗红,舌苔白或腻,脉沉弦。这些症状可以饮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来源
柴胡桂枝干姜汤来源于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学术界对该条的认识、争论、探讨不断,临床研究倍受重视。

成无己是第一个注解《伤寒论》者,当然亦是该条的第一个注解者,他注解为:“伤寒五六日,已经汗下之后,则邪当解,今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即邪气犹在半表半里之间,为未解也。胸胁满,微结,寒热心烦者,邪在半表半里之间也。小便不利而渴者,汗下后,亡津液内燥也。若热消津液,令小便不利而渴者,其人必呕,今渴而不呕,知非里热也。伤寒汗出则和,今但头汗出而余处无汗者,津液不足而阳虚于上也,与柴胡桂枝干姜汤,以解表里之邪,复津液而助阳也。”成无己以《内经》注《伤寒》称著,但对本条却以八纲注释,因此很值得关注:第一,认为邪气犹在半表半里,亦是其首先明确《伤寒论》有半表半里病位概念,尤其值得称道;第二,认为本方证以津液伤重为特点,为后世研究本方证者所宗。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历代对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的认识,是在通过反复临床,不断地深入、不断地探讨来实现的,正是显示了经方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即经方六经辨证论治理论,起源于方证的临床应用,即以八纲为理论指导应用方证,最早先认识到表证,后来认识到里证,最后才认识到半表半里证,认识到半表半里证后,由八纲上升到六经辨证,才总结出六经辨证理论体系。
而对半表半里认识过程是最长,亦是最晚,可以说有着艰苦的历程,至今仍有不少人未正确认识,如有人认为“小柴胡汤为发汗剂”;“半表半里作为一个纲与中医理论不符”;“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提出了半表半里一语,实为误解,进一步说明不可把半表半里作为一个辨证纲领”;“少阳不是半表半里之部位……少阳为半表半里的理论是不正确的”(《冯世纶经方临床带教实录》)。应当说明的是,《伤寒论》的三阳三阴的排位次序,先太阳,次阳明,后少阳,亦反映了这一认识过程。对少阳病争论多,对厥阴病争论尤多,正是说明人们仍在进一步探讨半表半里理论,而理论的形成来自于方证的反复应用,而《伤寒论》第96条、第97条正是讲病不在表,不在里,而是在半表半里的阳证,即少阳病;但对于半表半里阴证的认知者,至今仍甚少。
先辈们从临床应用方证上进行了长期探讨:小柴胡汤方证属半表半里,这是人们的共识,柴胡桂枝干姜汤由小柴胡变化而来,多数注家亦成共识,该方证的病位仍与小柴胡汤一样属半表半里,那么怎样判定六经所属,这需要大家考证原文、总结历代注家经验,反复探讨来认识。

上一篇:螃蟹怎么蒸才好吃

下一篇:【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生男生女靠清宫图表

更多关于 柴胡桂枝干姜汤 的信息
民间艺术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艺步骤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

福州脱胎漆器以轻巧、精美而闻名,因为成分只有漆、夏布或绸..
白与黑的艺术:乌铜走银手工艺

白与黑的艺术: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是云南一种独特的铜制纯手工工..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画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

“炕围画”在山西省尤其以山西忻州宁武、忻州原平、代县的炕..
民间艺术缩骨功

民间艺术缩骨功

缩骨功,也叫缩骨术也叫卸索,卸索的表演,这就是缩骨功。卸..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技艺起源于200年前的清代八旗子弟。宫廷鸟笼..
风筝魏

风筝魏

风筝是民间传统手工艺术,而风筝魏就是过去老手艺人的一个品..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特点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

明代漆工艺的活跃与明王室对漆器的推崇与重视有着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