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年画起源于明代的苏州,距今已经350多年了,桃花坞年画全称是桃花坞木刻年画,桃花坞年画刻板工整精细、装饰效果浓郁,在群众中广泛流传。成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2006年,桃花坞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桃花坞木刻年画,在历经数个世纪的辉煌之后,逐渐濒临失传后继无人的局面,年画的传承人们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的努力,使这一曾经红遍全国的文化形式继续有人传承下去。2006年,桃花坞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房志达是桃花坞木刻年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房志达与五彩的油墨与洁白的宣纸,已经结缘67个春秋,年画之于房志达,就像线之于风筝,老人的一生都被年画牵着,随年画旺而兴,随年画败而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怕的就是出现“断层”。“像房志达这样的老师傅都已经80多岁了。房志达的学生,却只有二三十岁。申请非遗传承人至少需要在这个行业干20年,现在太少年轻人能够坚持下来了。房志达老人的愿望是 多培养几个桃花坞年画接班人,2001年,苏州市政府将“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整体划转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在资金、政策上给予扶持与资助。“里面所有的员工,都隶属于学校,各方面保障也都由学院承担。”苏州工艺美院党委书记王建良表示,“将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粹置放于高等艺术院校,这是在机制上尝试一种新模式,有利于探索传统民间文化的继承、发展新路。 2002年9月起,苏州工艺学院利用工艺美术教育的优势资源,通过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方式,遴选优秀学生进入“桃花坞木刻年画研修班”,以学院式教育与老师傅言传身教相结合、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具有传承与创新能力的“新传人”。
研修班在苏州工艺美院已经举办了6届,共培养20余名学员,现大多都活跃在各级文化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相结合,这在非遗保护的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传承保护像是一面镜子,让人看到很多珍贵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历史变迁、市场变化,面临着艰难的传承。只有不忘传统,这些年轻人身上都烙下了桃花坞年画的鲜明印记,将这门独特的民俗情趣传承和发扬下去。
桃花坞年画历史传承和保护
来源: 浏览 1877 次
下一篇:浙江小吃清明粿
更多关于 桃花坞年画历史传承和保护 的信息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