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民俗动态 > 为织锦而生的人都锦生

为织锦而生的人都锦生

来源:  浏览 4567

杭州有个美丽的西湖,西湖山峦环抱着一座白色的都氏老宅,这里曾经住着一个为织锦而生的人,他的名字叫都锦生,是一个为织锦而生的人。

都锦生(1897—1943年),号鲁滨,杭州人,1898年2月12日生于西湖茅家埠。民国8年(1919年)毕业于浙江省甲种工业学校机织专业,留校任教。在教学实践中,亲手织出我国第一幅丝织风景画“九溪十八涧”。1922年5月15日,在杭州茅家埠家中办起都锦生丝织厂。1943年5月在上海病逝。这原来是外乡人经水路去灵隐进香停船的埠头。岸上商埠云集、茶坊酒肆林立。这座江南宅院一面依山,一面傍湖,它蕴藏了几多传奇与辉煌,血泪与悲怆。记忆中除了西湖,也许还有都锦生的辉煌。西湖水乡的自然风光使都锦生万分着迷,痴迷于画西湖风景,摄西湖风景,剪西湖风景。 平湖秋月、云栖竹径、苏堤春晓、三潭印月……到处留下了他的足迹,为他以后发明创造风景织锦奠定了纹样基础。

在抵制日货、提倡振兴民族工业、实业救国的热潮下,少年时候的都锦生发愤读书,立志报国。从浙江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毕业后,1920年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他迈出了实业救国的第一步。他用快门将九溪十八涧那山景水景交叠、层次分明的美景,收于方寸之上,并将这些照片按一定比例放大,做成纹版,再打出纵横交错的细小格子,描出点画,最后,提花机的机绳开始拉动了。1921年春,都锦生终于织出了世界上第一幅风景织锦画“九溪十八涧”,远山含翠,近水流霞,鸟儿争鸣,生机勃勃,将九溪十八涧在夏秋之交的美丽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赋予了它生命。古人曾用诗词吟诵了西湖的绮丽风光,用笔记录了西湖的优雅意境,用丹青描绘了西湖的恬静神韵,而都锦生却用真丝在织机上织出了细腻的风景、栩栩如生的人物,用他那独具匠心的方式展开了织锦的篇章。
       
    爱国研技,享誉内外
  1922年都锦生在家门口挂上了“都锦生丝织厂”的招牌,并在家门口的上香古道上挂上了丝织风景画的样品,做起了广告,很快引来了大家的竞相购买。在都锦生的苦心经营下,1925年工厂扩大了规模,并随着产品的不断问世而享誉海内外。
  然而,此时的都锦生心中却专注于经营企业和钻研技术,研制新的技法和新的品种,并坚定了实业报国的信念。1928年,都锦生登上了前往日本的航船,他决定忍辱负重,一定要学到优秀的工艺,以改良自己的丝织产品。他从日本学到了制伞工艺,带回了一批钢制伞骨,并将丝绸和伞骨结合,但由于钢制伞骨的成本较高,很难让大众消费者所接受。几经周折之后,都锦生将钢制伞骨改良成为价格低廉、轻巧实用的竹制伞骨,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的西湖绸伞。现在西湖绸伞已经成为杭州的重要旅游标志之一,来杭州的游客们都会去领略一下这独具匠心、技艺精湛的工艺品,还会把它作为来杭州旅游的纪念品之一而带回去悉心珍藏。在创作了绸伞之后,都锦生又不断推陈出新,将丝绸做成了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从靠垫、台垫到衬衣、领带等,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由于都锦生的产品手工精细,又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很快成为旅游品市场和礼品市场的首选。毛泽东主席,江泽民主席当年曾多次以都锦生织锦像为国礼赠送外宾;美国克林顿总统也曾为收到都锦生为其织造的织锦肖像而亲笔来函致谢;中美乒乓外交也以庄则栋赠送美国运动员都锦生风景织锦而拉开友好序幕。这都体现了都锦生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极高的知名度。
       
    毕生守护,万代传承
  在1937年12月杭州沦陷后,日本人企图让都锦生为伪政府效力。遭到了坚定回绝的日寇恼羞成怒,一把火烧了都锦生丝织厂,洗劫了茅家埠都宅。丝织厂不断搬迁,但最终还是难以维持,都锦生不得不目睹自己的企业关闭,并于1943年病逝。
  都锦生毕生有着无数作品和创新,《九溪十八涧》、《宫妃夜游图》、《耄耋图》、《苏堤春晓》、《西湖全图》、《灵隐雪景》、《上海外滩全景》、《颐和园全景》等一幅幅著名的织锦皆出自他手。尤其是《宫妃夜游图》,曾在一九二六年的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一时间都锦生织锦蜚声中外,远销南洋和欧美等地。
  都锦生去世后,他的家人打理了工厂,一直延续和发扬着都锦生 “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目前,都锦生织锦已形成以像景织锦、装饰织锦、服用织锦为代表的三大系列,并与省内高校及丝绸专家合作,将传统织锦生产工艺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工艺。其产品多达120多个品种,1200多个花样,行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杭州都锦生织锦已被浙江省文化厅作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遗产上报国务院。
  丝绸是我们的国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织锦更是丝绸艺术的完美结合,具有极强的民族性和文化内涵。如今为了将都锦生精神世代相传下去,丝绸厂于1997年5月15日建立了都锦生博物馆。作为国内首家织锦专题博物馆,它占地7000余平方米,其中陈列室500平方米,以近千件藏品和图片,详尽介绍了我国传统织锦两千多年来的发展历史以及作为当代织锦代表——都锦生织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并以生产工艺流程的实地操作展示了织锦工艺和产品,已成为杭州丝绸的标准之一。
      
    百年品牌,宏图新业
  时光流逝,世事变迁,与其它传统民族工业品牌一样,都锦生织锦的发展也几经沉浮,经历风雨。新千年以后,随着企业的转制,都锦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企业的经营者经过对市场的分析,以都锦生在“老字号”传统企业中的独特地位,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弘扬品牌的举措。这使得都锦生的产品在消费者中长久不断地享有盛誉,也使都锦生的产品始终成为现今旅游品市场和礼品市场的首选。
  来自世界各国的友人,包括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到访都锦生,无不为精湛的丝绸织锦产品所折服。作为定点外事礼品生产企业,都锦生织锦为我国外交事业做出了贡献的同时,也在国际上享有了极高的知名度。
    历史不会忘记这位民族实业家:“都公讳锦生,字鲁滨,世居杭州茅家埠,幼承庭训,敦品厉行,卒业于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首创丝织风景,锐意研究,誉满全球。”都锦生,以自己的行动和精神,为中国丝绸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当之无愧为中国丝绸文化守护人之一。杭州的自然历史大抵就是西湖的历史,杭州的人文历史或许就是丝绸的历史,而在她的丝绸历史中永远不会缺少这个人:都锦生

风景织锦起源

  都锦生就读于浙江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浙大前身),时值社会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振兴民族工业、实业救国的热潮。他发愤读书,以实现他“实业救国”的夙愿。1919年,都锦生毕业留校,他选择了美术这一教职工作,并在工作之余萌发了把西湖美景织成一幅幅风景织锦的念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奇想,也是他立志报国的信念。

  提起西湖,人们自然就能联想起苏东坡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大文豪们用诗词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用笔记下了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用丹青勾画了一幅幅妩媚的水墨西湖图。然而,都锦生却用他独特的创作手法把古代文人墨客所描述的意境,用真丝在织机上织了出来,这就是风景织锦。经纬上跳动的半点、全点组成了画面上的风景、人物,如此细腻、如此生动,为中国近代丝绸技术史添上了一笔浓彩。风景织锦是对西湖山水风光的一种折射,一种陪衬,一种呼应。风景织锦与西湖并存,它是杭州又一道亮丽独特的风景线。这道风景线如此悠远漫长,穿过历史的长河,展现了杭州的昨天、今天和未来。

    1921年春,都锦生历经了无数次试验,在他23岁时,终于亲手织出了世上第一幅风景织锦画“九溪十八涧”。“九溪十八涧”是个非常幽静的去处,位于杭州西南方向钱塘江边,一条清澈见底的涓涓小溪夹裹着鱼儿从龙井蜿蜒而下,弯弯曲曲十八涧。“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青山白云、潺潺流水、鸟儿争鸣”的景致生动地跃然于绸面上。第一次试织获得了成功,都锦生决定辞去教职。1922年5月,他在茅家埠都宅门口挂起了“都锦生丝织厂”的招牌,自此跨出了他“丝织救国”的第一步。都锦生织锦随着其产品的不断问世而享誉海内外,并曾在1926年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荣获金奖,为中国争得了荣誉。他创造发明的风景织锦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工艺珍品,被誉为“天上云霞,地上鲜花,中国工艺品的一朵奇葩”。观看他的像锦,是一种极大的享受。逼真的画面,使人如身临其境,美妙绝伦。

  1937年12月,杭州沦陷。日本人企图借助都锦生的名望和他曾东渡日本的经历,为伪政府效力,被都锦生坚决回绝。日寇恼羞成怒,一把火烧了都锦生丝织厂,洗劫了茅家埠都宅。不堪忍受日本兵的骚扰破坏,都锦生丝织厂不断搬迁,难以维持。都锦生目睹自己的企业最终关闭,于1943年病逝他乡,时年仅45岁。一代织锦魂乘鹤西去,但他发明创造的织锦技术留给了世人,他的辉煌与凝聚着他毕生心血的灿烂织锦永远驻留在温柔美丽的西湖。

织锦成为中国名锦之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都锦生人继承发扬了都锦生织锦,使都锦生丝织厂起死回生,经过八十多年的沧桑变迁,如今已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丝织生产基地。目前生产的像锦织锦、装饰织锦、服用织锦等花色品种达1640余种,行销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都锦生织锦是杭州丝绸的代表,以织工精致、色彩瑰丽、富于民族特色而闻名中外,被列为中国名锦之一。

  都锦生织锦博物馆记载了都锦生织锦及都锦生丝织厂跌宕起伏的前世今生,并不断延续着它传神的故事。

  都锦生织锦门市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往的中外游客。

  2003年,在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中,作为杨公堤景观之一的都锦生故居得到全面修复,并开辟为名人故居纪念馆。《苏堤春晓》、《西湖全图》、《灵隐雪景》、《上海外滩全景》、《颐和园全景》等一幅幅著名的风景织锦,又让我们看到了上世纪初,都锦生为振兴民族丝织工业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

  杭州都锦生织锦已被浙江省文化厅作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遗产上报国务院。

  历史不会忘记这位民族实业家:“都公讳锦生,字鲁滨,世居杭州茅家埠,幼承庭训,敦品厉行,卒业于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首创丝织风景,锐意研究,誉满全球。”

都锦生,一代织锦魂。

上一篇:浮山木偶戏

下一篇:宁海十里红妆

更多关于 为织锦而生的人都锦生 的信息
民间艺术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艺步骤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

福州脱胎漆器以轻巧、精美而闻名,因为成分只有漆、夏布或绸..
白与黑的艺术:乌铜走银手工艺

白与黑的艺术: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是云南一种独特的铜制纯手工工..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画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

“炕围画”在山西省尤其以山西忻州宁武、忻州原平、代县的炕..
民间艺术缩骨功

民间艺术缩骨功

缩骨功,也叫缩骨术也叫卸索,卸索的表演,这就是缩骨功。卸..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技艺起源于200年前的清代八旗子弟。宫廷鸟笼..
风筝魏

风筝魏

风筝是民间传统手工艺术,而风筝魏就是过去老手艺人的一个品..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特点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

明代漆工艺的活跃与明王室对漆器的推崇与重视有着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