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放海灯是由旅顺东南黄海海域一带的渔民拜祭“海神娘娘”以祈求出海平安、捕鱼丰收而流传下来的民间习俗,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早期,当地人以出海捕捞和上山狩猎为主要谋生手段,由于当时出海遇难的人较多及经常遭受自然灾害的侵扰,人们通过祭拜海神娘娘来祈求平安,逐渐形成祭海、拜神的放海灯活动。
旅顺放海灯的时间是每年正月十三的夜晚(旅顺把正月十三定为海灯节),正月初十开始准备,渔民们以家庭为单位扎制彩船和数量不等的彩灯。传统的海灯制作以秫秸、棉条为主要材料,现在多用板条、装饰条代替。制作船形灯时,要在船底安装舵板以加固船体,灯船上挂有纸做的彩旗,并粘贴福字和吉祥的联句,造型美观。制作灯笼时,渔民们用各种各样的花纸糊制灯笼,里面点着蜡烛或电灯泡,照亮时彩画上的山、水、鸟、兽、花、草、林木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正月十三这天夜幕降临时,身着节日服装的渔民带着点亮的海灯、供品及鞭炮等来到码头自家渔船停泊处,朝向大海摆放供桌,供奉苹果、橘子、鱼等诸多带有吉祥寓意的供品。接着一家人面朝大海按长幼顺序开始跪拜海神,默默祷告,感恩祈福,然后将点亮的海灯放入大海,再将供桌上部分供品抛向大海,以供海神娘娘享用。活动结束后,人们将剩下的供品带回家,与家人继续宴饮,彻夜欢庆。
现今,凡是有船和从事海上养殖业的渔民几乎都要在正月十三这天放海灯,并燃放烟花、鞭炮。这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民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