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121项(140处),其中新增项目75项(77处),扩展项目46项(63处)。
一、新增项目75项(77处)
(一)民间文学4项(5处)。
簪汪古歌(清镇市、修文县)、播州杨应龙传说(汇川区)、布依族浪哨歌(册亨县)、苗族“巴狄熊”口传经典(松桃苗族自治县)。
(二)传统音乐11项(11处)。
布依族土歌(南明区)、花山布依古歌(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水族“夺咚”(都匀市)、布依族莫歌(独山县)、侗族笛子歌(黎平县)、注溪山歌(天柱县)、启蒙侗歌(锦屏县)、瓦寨锣鼓(江口县)、薅草锣鼓(石阡县)、普宜乐都莫轰(七星关区)、苗族山歌(望谟县)。
(三)传统舞蹈9项(9处)。
布依族铜鼓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苗族雷公舞(贵定县)、苗族搓梗仔采阿诗舞(瓮安县)、苗族古瓢舞(雷山县)、苗族水鼓舞(剑河县)、踩亲舞(黄平县)、布依竹鼓舞(册亨县)、布依族展稍(望谟县)、布依族板凳龙舞(兴义市)。
(四)传统戏剧5项(5处)。
马马灯(正安县)、茶灯(松桃苗族自治县)、布依族“丫面”(册亨县)、苗族武教戏(普安县)、灯夹戏(瓮安县)。
(五)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3项(3处)。
土家族高台狮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布依族武术(安龙县)、温水小手拳(习水县)。
(六)传统技艺21项(21处)。
雷家豆腐圆子制作技艺(云岩区)、民间纸扎技艺(正安县)、墨石雕刻技艺(正安县)、湄潭翠芽茶制作技艺(湄潭县)、“遵义红”茶制作技艺(湄潭县)、湄潭手筑黑茶制作技艺(湄潭县)、空心面制作技艺(绥阳县)、水族银饰制作技艺(都匀市)、水族豆浆染制作技艺(三都水族自治县)、苗族谷蔺布制作技艺(惠水县)、苗族古瓢琴制作技艺(雷山县)、天柱宗祠浮雕彩绘技艺(天柱县)、道菜制作工艺(镇远县)、煨酒酿造技艺(从江县)、石阡苔茶制作技艺(石阡县)、土家熬熬茶制作技艺(德江县)、花烛制作技艺(思南县)、金沙酱香型白酒酿造技艺(金沙县)、清池贡茶制作技艺(金沙县)、彝族彩布贴花(水城县)、古方红糖制作工艺(兴义市)。
(七)传统医药4项(4处)。
遵义王氏中医推拿(遵义市)、胡三帖(贵定县)、半枫荷熏浴疗法(凯里市)、黔西王氏食疳医药(黔西县)。
(八)民俗18项(19处)。
龙泉推推灯(凤冈县)、铁水冲龙(普定县)、苗族跳洞--数岜(龙里县)、草塘火龙(瓮安县)、水族历法(三都水族自治县)、苗族舞龙嘘花习俗(台江县)、圣德山歌节(三穗县)、巴冶土王戊(三穗县)、壮年(从江县)、瑶族度戒(从江县)、瑶族嫁郎(从江县)、羌历年(江口县)、布依族婚俗(册亨县、贞丰县)、庆坛(晴隆县)、布依族二月二铜鼓节(兴仁县)、布依族火箭节(兴仁县)、彝族服饰(赫章县)、苗族祭鼓节(清镇市)。
二、扩展项目46项(63处)
(一)民间文学1项(2处)。
布依族摩经(册亨县、望谟县)。
(二)传统音乐7项(7处)。
高腔大山歌(正安县)、侗族牛腿琴歌(黎平县)、苗族民歌(苗族飞歌)(台江县)、苗族多声部情歌(黄平县)、布依族铜鼓乐(六枝特区)、布依族勒尤(册亨县)、布依族小打音乐(晴隆县)。
(三)传统舞蹈2项(2处)。
苗族板凳舞(黄平县)、金钱棍(岑巩县)。
(四)传统戏剧4项(7处)。
花灯戏(息烽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阳戏(正安县)、傩戏(湄潭县、石阡县、纳雍县)、地戏(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五)曲艺2项(2处)。
君琵琶(榕江县)、布依八音(册亨县)。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3项(5处)。
苗族武术(剑河县、松桃苗族自治县)、赛龙舟(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布依族高台狮灯(贞丰县、册亨县)。
(七)传统美术4项(5处)。
苗族剪纸(施秉县)、侗族刺绣(镇远县)、苗绣(丹寨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布依族刺绣(册亨县)。
(八)传统技艺10项(12处)。
竹编工艺(赤水市)、苗族蜡染(平坝县、纳雍县、织金县)、水族石雕(荔波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丹寨县)、豆制品制作技艺(江口县)、印染工艺(石阡县)、砂陶制作工艺(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布依族土布制作技艺(册亨县)、蓝靛靛染工艺(望谟县)、布依族糯食制作技艺(贞丰县)。
(九)传统医药1项(1处)。
苗医药(骨髓骨伤药膏)(麻江县)。
(十)民俗12项(20处)。
苗族跳场(乌当区)、苗族服饰(清镇市、息烽县、龙里县、贞丰县、晴隆县、普安县)、苗族跳花节(绥阳县、兴仁县)、水书习俗(榕江县)、苗族招龙(榕江县、剑河县)、月也(榕江县、从江县)、苗族姊妹节(剑河县)、彝族婚嫁习俗(赫章县)、苗族芦笙节(从江县)、苗族翻鼓节(凯里市)、仡佬族吃新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苗族婚俗(贞丰县)。
贵州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 浏览 4012 次
下一篇: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彩布贴花
更多关于 贵州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的信息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