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襄面塑又称定襄面花,是山西省定襄县境内流传的传统面塑手工技艺,定襄面塑以塑为主,着色为辅,色与面的本色相间。当地有在春节期间敬神蒸供的习俗,于是在春节前巧手的妇女把发好的面团捏制成佛手、石榴、莲花、桃子、菊花、马蹄等各种形状的供物,此外还有着塑造生、旦、净、末、丑等戏剧人物的人物面塑,通称为“花馍”。2006年5月20日,定襄面塑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定襄面塑是晋北面塑的代表,最大的特点是多偏重素色,爱捏胖妞与动物,以面粉本色较好地展示娃娃白净的肤色,再以各色豆子点缀。定襄面花塑造的形象简练概括、粗犷豪放、朴实丰厚、天真烂漫,每件作品都有一种雅拙的原始美。定襄面塑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定襄面塑工艺
面塑塑型时,用的是半发酵的面,为了不至于还没捏好形状,面就完全发酵,所以冬天在面粉里加二分之一的酵子,夏天加三分之一的酵子。制作技巧上把握了良好的分寸感,做成形但不做足,让面自然饧发和蒸气来完成作品,以充分发挥面的特性,体现面的质感,自然天成、朴实浑厚。
面塑形制大至三五斤白面一个,小至三五寸之间,视不同场合而定。造型风格上,比较随意,在简括整体的形体上以锥子、梳子等器物压出点、线,做成精巧的纹饰。
制作定襄面塑的花样是随着传统节日有所变化的。女儿出嫁时,要蒸“玉兔驼仙桃”“金鱼背石榴”礼馍陪嫁,榴开百子、多福多寿;婴儿出生时,蒸一对形似乳房的馍在上面爬三四个娃娃。取名“催产娃娃”、“下奶馍馍”;老人过寿时,“九狮拱菊”,以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多子多孙,表达对老人的孝敬之心;
人离世时,用礼馍表示祭奠;乡里人盖房上梁时,硕大的礼馍供奉;全年各个岁时节日的祭祀活动,礼馍造型丰富多彩;春节蒸枣山,供奉灶神;二月二再开山,家里人一起吃枣山;清明寒食节,捏寒燕儿;七月十五蒸面人,祭祖上坟。
定襄面塑已经成为山西地区传统民俗文化和习俗,深受当地农村人的喜爱,给生活带来了点缀和乐趣。
定襄面塑的作者大多是农家妇女,制作面塑也是为了现实生活的需要。食用的礼馍保持了面粉的质地美,洁白暄腾。塑造出的形象粗犷豪放、朴实丰厚、天真烂漫,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内容多样,天上飞的,地下跑的,院里养的,水里游的,植物花卉、人物动物等等,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形式。成为地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定襄面塑
来源: 浏览 3226 次
上一篇: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旬邑唢呐
下一篇: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吾尔族花毡
更多关于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定襄面塑 的信息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