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安徽阜(fǔ)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名录

安徽阜(fǔ)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名录

来源:  浏览 5637

阜(fǔ)阳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华北平原南端,古徽州历史悠久,有很多历史文化遗产。阜(fǔ)阳,简称阜,古称汝阴、顺昌、颍州。几千年来流行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物质遗产。安徽阜(fǔ)阳先后评比出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名录。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名录
1.界首彩陶烧制技艺
界首三彩陶工艺源于唐代,秉承了“唐三彩”遗风,吸收了中国剪纸、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在制陶工艺中自成流派。 界首三彩陶的制作工艺、题材选择和色彩运用趋于质朴、粗旷与厚重,为了适应这种风格的需要,在胎面的制作上,饰以两层化妆土;在刻画中表现赭、黄或赭、白两种基本对比色;在题材上除以生活中的花、鸟、鱼、虫为创作对象外,还着重吸取了传统戏剧中的艺术元素,以一幕幕场景的形式加以表现,这中间产生了以芦山义为代表的“刀马人”。三彩陶体现了北方农民敦厚朴实的性格和大拙大巧的审美意趣,反映了民间艺术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审美趋向。 界首三彩刻画陶艺术历史上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界首市颍河南岸,散布于约十三个村,因每个村子村民都以业陶为生,并且村名均以“陶窑”为名,因此,俗称“十三窑”,现属安徽省界首市田营镇辖。1958年界首在颍河北岸顺河路组建工艺陶瓷厂,现为三彩刻画陶的主要制作生产地。 界首三彩刻画陶是民俗艺术的精华,99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淮北柳孜古运河考古发掘中,曾出土了大量界首三彩陶片,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也珍藏有界首三彩刻画陶。  
2.花鼓灯(阜阳市颍上县)
花鼓灯是汉民族最具有代表性民间舞蹈之一,集舞蹈、灯歌、锣鼓音乐、情节性的双(三)人舞和情绪性集体舞完美结合于一体。 花鼓灯源于宋代,经过历代发展,形成了蚌埠、淮南、阜阳等几个流布中心,并逐渐辐射至淮河中游周边二十多个县、市。 花鼓灯多在农村秋收完毕到第二年春耕以前演出,尤以庙会、春会为最盛。花鼓灯男角称“鼓架子”,女角称“兰花”(或“拉花”);演出多在广场举行;一般包括舞蹈、歌唱、后场小戏、锣鼓演奏四部分,主体是舞蹈。舞蹈中又包括“大花场”(或“大场”)、“小花场”(或“小场”)、“盘鼓”等部分;“大场”是一种集体的情绪舞,由数人到十多人表演;“小场”是双人舞或三人舞,主要表现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玩乐嬉戏的情景,包括基本程式表演和即兴发挥表演,有简单的情节和人物性格舞,如《抢手巾》、《抢板凳》等,是花鼓灯舞蹈的核心部分。“盘鼓”则是舞蹈、武术、技巧表演相结合又具有造型艺术特征的表演形式。后场小戏是一种歌舞结合的小歌舞剧,有《四老爷坐独杆轿》、《推小车》、《小货郎》等。根据区域的不同,花鼓灯主要分为三个流派:颍上花鼓灯舞蹈结构严谨,风格古老质朴;凤台花鼓灯着重人物情感刻画,动作细腻优美;蚌埠花鼓灯动作轻捷矫健,潇洒倜傥。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名录
1.剪纸(阜阳剪纸)
2.肘阁抬阁(阜阳市临泉县)
3.界首书会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名录
1.淮河柳编工艺(黄岗柳编)
柳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今上溯历史达500多年。相传北宋岳飞的副将刘琦命百姓编筐,令将士在黄岗西抬土筑台,庆贺败金兀术胜利,此台史称“贺胜台”。每逢重大的民俗节日,当地人以柳条扎龙舞凤,以示吉祥。 柳编编织工艺流程复杂,做工精细,而且工艺原始独特,纯手工编织而成,就传统花瓶而言,从上经盘底到收口、拿沿,几乎不用什么工具,即使是樑棍、模具也都是土产的“手工造”,但是编织出来的产品,结构严密,形体圆润,其精细程度,令人叫绝,可谓是传统柳编工艺的精品!“径编”、“立编”为沿淮蒙洼柳编艺人独创的工艺,具有极高的历史传承价值。 柳编工艺精美,历代艺人代代相传,是一项极其宝贵的民间手工技艺资源,其产品通过着色、煊染,显得古朴、高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柳编产品坚固耐用,朴素大方,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特色产品,越来越受到海内外人士的青睐。 然而,由于柳编工艺技术难度大,习艺周期长,工序复杂,如刮皮、烘烧,做起来特别辛苦,一些老艺人相继去世,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导致一部分工艺失传,面临濒危境地。 柳编在相当长的社会发展历史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淮河两岸人民生产、生活、文化艺术及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保护、发展这项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2.嗨子戏
3.淮北梆子戏(阜阳市)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名录
杜氏刻铜技艺
刻铜兴于清朝的中晚期,以阴刻、阳刻、双钩线刻为主,在工艺上吸取了平雕、竹刻、篆刻的技法,其铭刻题材多以书法、绘画、治印形式出现。刻铜融雕、镂、刻、镶、磨等工艺于一身,汇诗、书、画、印成一器。所刻铜器物有墨盒、镇纸、薰香炉、水烟袋、手炉、茶叶盒、文具盒、茶壶、压尺、烟具、铜锁等,其中尤以刻铜墨盒最为驰名。 刻铜技艺历经战乱,随着时代的变迁,硬笔逐步替代毛笔,刻铜墨盒及艺术也随之走向衰落,直至现阜阳市颍东区杜氏刻铜技艺唯一传承人杜平手中才得以继承和发掘。杜氏刻铜技艺承祖艺之基,习名师精华,视铜如纸,以刀代笔,雕刻深则入木三分,浅则细如发丝。或采用留青竹刻的技法,或采用照相腐蚀手法,变化多端。 刻铜因其工艺精湛,集质地、作工、造型、刻工、诗文、书法、绘画、印章、篆刻、装饰花纹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可谓气象万千,玩味无穷,有着极浑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极高的收藏价值。

上一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陵刻经印刷技艺

下一篇:安徽阜(fǔ)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名录

更多关于 安徽阜(fǔ)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名录 的信息
民间艺术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艺步骤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

福州脱胎漆器以轻巧、精美而闻名,因为成分只有漆、夏布或绸..
白与黑的艺术:乌铜走银手工艺

白与黑的艺术: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是云南一种独特的铜制纯手工工..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画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

“炕围画”在山西省尤其以山西忻州宁武、忻州原平、代县的炕..
民间艺术缩骨功

民间艺术缩骨功

缩骨功,也叫缩骨术也叫卸索,卸索的表演,这就是缩骨功。卸..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技艺起源于200年前的清代八旗子弟。宫廷鸟笼..
风筝魏

风筝魏

风筝是民间传统手工艺术,而风筝魏就是过去老手艺人的一个品..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特点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

明代漆工艺的活跃与明王室对漆器的推崇与重视有着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