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土纸”滩头手工抄纸制作工艺

“土纸”滩头手工抄纸制作工艺

来源:  浏览 4462

滩头的手工抄纸制作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手工制作的纸张,滩头手工抄纸技艺以毛竹为原料,经过泡料、踩料、煮料、洗料、晒白、打料、捞纸、榨干、焙纸等10多道工序变成纸,这种手工纸又称“土纸”。历史上,土纸制作曾遍布滩头,并由土纸演绎出滩头年画、色纸、香粉纸,即所谓的“滩头三绝”。
纸料沤制
在料凼中撒入生石灰。将白料松绑,有顺序的放入料凼中,每放十公分厚就撒一层生石灰,浸泡一至两个月后用清水洗去石灰水,将料晾干,再在凼底用枕木抬起,将料层层放在枕木上,上面盖两寸厚的稻草,用石头压紧,发酵十五天,再用清水浸泡四十天,纸料沤制完毕。

煮料 

是用碱或石灰的水溶液在高温下处理原料,将粘连在纤维之间的果胶、木素等除掉,使纤维分散开来而成为纸浆。煮料过程也随原料不同而有很大差别:煮桑皮先用石灰水泡10分钟, 再放进煌锅里与石灰水处理5天,取出后还堆置发酵。稻草只需要少许石灰稍微蒸煮或堆放发酵,即可成为纸浆。


洗料 

是把蒸煮后的浆料放入布袋内,经过水的冲洗和来回摆动,把纸浆中夹杂的石灰渣及煮料溶解物等洗净。


晒白 

就是把本色纸浆(灰白、浅黄到棕色不等)变为白色纸浆。传统的晒白法是把洗净的浆料放在向阳出,直接利用日光照射约达2~3个月的时间,直到纸浆颜色变白为止。现在一些手工纸的产生时也有利用漂白粉进行漂白的,只不过漂白粉用量较少,漂白的时间也还较长。

滩头的手工抄纸

打料 

是用人力、水碓、石碾等把浆料捣打成泥膏状,使浆料中的纤维分丝和帚化,能够交织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纸页,打料是人工造纸操作中最繁重的一道工序。

捞纸 

又叫入帘或抄纸。捞纸是先把纸浆和水放日抄纸槽内,使纸浆纤维游离地悬浮在水中,然后把竹帘投日抄纸槽中抬起,让纤维均匀地平摊在竹帘上,形成薄薄的一层湿纸页,最后把抄成的湿纸移置在抄纸槽旁的湿纸堆上。

榨干 

是把湿纸页内多余的水分挤压出去,使湿纸具有一定的强度,以利于刷纸干燥。当抄造的湿纸页累积到数千张时,利用压榨设施施加适当的压力,使纸内的水缓慢地流出。压榨时不可加压过猛,否则会影响湿纸页的质量;压榨后湿纸所含水分也不宜过多后过少,以防分纸时揭破或焙纸时发生脱落。

焙纸 

也称烘纸或晒纸,就是把湿纸页变成可以使用的干产品。焙纸的方法是把经过榨干的湿纸一张一张地分开,再将其刷贴在烘壁外面,利用壁内烧火的热量,传递到外壁蒸发纸内的水分,使纸页变干。焙纸时烘壁表面温度不可过高,不然纸页易起皱和发脆。

滩头手工抄纸制作工艺传承人

上一篇:山东琴书

下一篇:“燕京八绝”之一花丝镶嵌工艺

更多关于 “土纸”滩头手工抄纸制作工艺 的信息
民间艺术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艺步骤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

福州脱胎漆器以轻巧、精美而闻名,因为成分只有漆、夏布或绸..
白与黑的艺术:乌铜走银手工艺

白与黑的艺术: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是云南一种独特的铜制纯手工工..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画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

“炕围画”在山西省尤其以山西忻州宁武、忻州原平、代县的炕..
民间艺术缩骨功

民间艺术缩骨功

缩骨功,也叫缩骨术也叫卸索,卸索的表演,这就是缩骨功。卸..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技艺起源于200年前的清代八旗子弟。宫廷鸟笼..
风筝魏

风筝魏

风筝是民间传统手工艺术,而风筝魏就是过去老手艺人的一个品..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特点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

明代漆工艺的活跃与明王室对漆器的推崇与重视有着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