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经也是一种古老的古籍善本,是从印度传入我国云南和西藏的,玄奘天竺取经就是用贝叶经写的,至今存放在大雁塔里。贝叶经是用贝树叶子写的经文,素有“佛教熊猫”之称,主要使用“斋杂”和“瓦都”两种文字。贝叶经规格有每页四行式、五行式、六行式和八行式等四种。2008年6月入选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贝叶经的制作方法
贝叶经之所以能保存几千年不会损坏,是因为贝叶经经过复杂的工艺处理。
1.先把从贝叶树上取下的叶子,用线一扎扎捆好,然后放入淘米水中煮。淘米水是先放两三天发酵以后才能使用的。然后在淘米水里放入酸角或柠檬煮半天或者24小时,到叶子微黄,使贝叶表面上的皮脱落即。
2.将煮好的贝叶,用清水涮洗后将贝叶压平晒干,收起来让它通一段时间的风后准备订成匣。
3.制作贝叶经匣有专用的两片木匣为标准。木匣长约一市尺半,宽约四寸,距木匣两端约半市尺处各钻一个小孔,把一片片晒干压平经过透风处理的贝叶紧紧夹在两片木匣中间,两头用绳子绑紧,然后用专门的钉子沿木匣两边的小孔将贝叶钻通,再穿上搓好的线绳,按五百至六百片贝叶订为一匣。订好后用刀轻轻把贝叶匣修光滑,并用专制的墨线弓,按照刻写格式,把墨线轻轻打在贝叶上,留待以后刻写。
4.刻经
刻经是用檀香木和铁针制成的木笔,将木笔挨着拇指,按照墨线打好的格式一步步刻字,一般一部经文要写半年左右。刻写好以后,用植物果油掺锅底的黑烟,涂于刻好字的贝叶上,再用湿布擦拭一道,贝叶上的字迹就清晰显现。刻写好的经书装订成册后,在四周边沿涂上一层金工精细,规格统一,由于经本四边都涂上一层彩漆,抹上金粉,因而给人一种精湛、古朴、大方、美观之感。因它是用铁簪将文字刻写在贝叶上,并涂以颜料,不但字迹清晰,而且擦不掉抹不去。

贝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