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鞋是中国老一辈子给一岁左右孩子做的手工布鞋。虎头鞋这项民间手工艺已经入选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双虎头鞋,要经过纳鞋底、拼布、挑花、绣花、补花、粘胡须、滚边、镶边等十多道工序,制作一双鞋要纳千针以上。“这是技术活,想要做得好,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
虎头鞋体胖,虎头的缝制比较麻烦。鞋底用一层褙子作基,上铺一层新棉花,然后鞔上一层布,因小孩不费鞋,只是用线绳稀疏地纵横交错均匀地纳成即可。为了保暖,在纳成的鞋底上再铺上一层薄棉花适可而止,最后用布鞔在上面。鞋帮制作有讲究,用一层褙子按照鞋样裁剪,外表用红布或黄布全鞔,内套一层薄棉花,再用花布鞔在表面。虎头鞋除了鞋底,一般不用白布弇鞋口,为的是图吉利,避灾邪。最后是虎头制作。它需要配作各种颜色的丝绸线,色彩各异,合理搭配,相互衬托。虎头一般用黑布或蓝布作基色,内衬一层薄褙子,以据鞋头大小制作裁剪,在虎头布边缘用一撮撮的蓝线或绿线,缝在虎头布的周边,长约一公分,除去下巴。其模样似马鬃,又像女人的卷发。下额用一条约五六公分长、筷子一样粗细的硬物作内衬,稍微凸起,用黑线或红线包弇。上下两唇用两道宽约五六毫米、长约五六公分的红线条缝纳,上唇稍鼓,下唇微凹,犹如嘴巴。鼻子用一块蓝布或绿布裁成鼻状,缝在两眼中间。双目相当明显,黑眉毛,黑眼珠,白眼芯。还有人用一块小圆明片缀在眼珠内,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十分耀眼。两颊用黄线或红线缝成月牙形,相对镶在面布两侧。两耳稍鼓,左右对称,C字形状,缝在额头两侧。这是笔者对虎头鞋的浅见略谈。总之,虎头鞋做法各异,各有千秋,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