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锭是将墨团分成小块放入铜模或木头模后,压成墨锭作为书画类用品的,其精致的样式、文字、图绘、刻工、塑铸及外表装饰等,墨锭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书画墨锭制作技艺中一种颇有特点与相当影响的技艺。
墨锭制作技艺步骤
古代传统的制墨锭工艺有炼烟、和料、制作、晒干、描金等,古代传统制墨技艺流程分为:浸油、烟碗、烧烟、筛烟、溶胶、用药、搜烟、蒸剂、杵捣、秤称、锤炼、丸擀、搓制、入灰、出灰、印脱等十几项。
炼烟
炼烟包括油烟和松烟的炼制,要严格控制火候、出入风口,掌握收烟时间,才能保证烟炱黑度、细度、油分、灰分;和料先将胶用文火熬烊,投入色素原料和添加原料,充分搅拌,杵捣均匀,制成坯料;制作时坏料经过反复锤敲而粘糯滋润,、各种原料分散均匀,按规格搓拓成浑然无缝隙的墨果,压入墨模成型;
墨模。墨模又称墨范或墨印,是制墨的工艺模具。墨模雕刻既是制墨的重要工序,更是一项艺术创作。 墨模体现了传统的木刻艺术,也体现了造型艺术。
晒干
成型墨有平放、入灰、扎吊3种方法晾干。平放晾干的初期,墨要不断翻转,使干燥收缩时自然拱翘的墨体恢复平整。要严格控制晾墨环境的温度、湿度,吹风、太阳直晒、烘烤、高温干燥会导致墨内水分析出不均匀而产生坼裂和碎裂,湿度过大会产生霉变。
描金
墨干后按墨面已有的款识纹样描金填彩。色彩以金银色为主,要求光亮、整洁、色层均匀。一般的墨锭要晾10天左右,干透了在描金。
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
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书画墨锭制作技艺中一种颇有特点与相当影响的技艺,它于清康熙六年(1667)在安徽歙县的岩寺镇创设,其墨品:“一点如漆,百年如石”。同治年间(1864年),曹素功墨庄从苏州定居上海。由于上海的大都市环境及人文关系,曹素功墨庄为书画名家定版制墨书画家参与绘稿设计,使墨面的艺术风格与海派书画的形成同步;曹素功墨锭具有了“质细、轻胶、质坚、墨香、模美”的特点。曹素功深谙古人制墨之法,并将其归纳成六大工序:炼烟,蒸胶,和料,制墨,翻晾以及墨模雕刻。
曹素功是创始于明末清初的制墨名家,清《墨林初集·墨品赞》中有“海内巨卿贡墨皆取制于曹氏”的记载,可见曹素功技艺的精湛,当时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之说。发展至今,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胡开文制墨
胡开文(生卒年不详),名正,字天注,安徽绩溪人。其为清代徽州府休宁(今属安徽省)墨派的著名制墨家,与曹素功、汪节庵、汪近圣并称四大制墨名家。先于休宁、屯溪两处开设“胡开文墨店”,继而在全国各地开店。后代均延用此老字号。
胡开文制大富贵亦寿考五色墨,套墨5锭,每锭均长16.3cm,宽3.6cm,厚1.2cm。
5锭彩色墨,分红、青、绿、白、藕荷五色,其形状、规格、图案完全相同。墨均长方形。正面题阳文隶书填金“大富贵亦寿考”六字,下方为“仿易水法造”填金印款。背面浮雕牡丹异石图,寓富贵寿考之意。
套墨5锭皆装于黑漆描金彩色双龙戏珠纹漆盒内,盒盖面中央有描金隶书“大富贵亦寿考”字样。
此墨用于绘画。其墨质精良,色彩艳丽纯正,不易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