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小雁塔接受了世界遗产中心专家的评估验收,2014年6月22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小雁塔遗产点名列其中。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世界遗产委员会建议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至此,中国世界遗产的总数已达到47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
小雁塔建于707年,是唐代长安城内荐福寺的佛塔。荐福寺是中国佛经翻译史上著名的“长安三大译场”之一,唐代中期,由国家直接管理的文化机构“翻经院”就设在这里,各国僧人在此聚集译经,佐证了佛教自印度东传的历史,也见证了佛教在唐代长安的盛行。小雁塔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一处代表性佛教古建筑。
小雁塔初名荐福寺塔,明清时期俗称小雁塔。小雁塔为十五级密檐砖塔,因多次地震,塔顶坠毁,塔身出现裂缝,1965年国家按照原材料和原工艺对小雁塔进行了整修,现高43.38米,由塔基、塔身和塔顶三部分组成。塔基为方形高台,砖表土心,高3.2米,底边长23.38米,下有地宫。塔身单壁中空,内壁有砖砌登塔蹬道,外轮廓呈现出自然圆和的卷杀曲线,每层叠涩出檐,二层以上南北均开有券窗。小雁塔整体保存完好,是中国古代密檐方形砖塔的杰出代表。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交流内容最丰富、交通规模最大的洲际文化线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由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整个丝绸之路的起始段与分布天山山脉地区的交通路网组成,是“丝绸之路”中地位特别突出、交通距离特长、交流内容极为丰富、影响力非常深远、旅游景观尤为壮美多彩的组成部分,是中国首次尝试的跨国申遗项目。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一起申报,跨度近5000公里,沿线包括了中心城镇、商贸聚落、交通驿站、宗教圣地等33个文化遗产点。小雁塔等我省七处申遗点荣列入其中。

小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