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以佛教作为国教,前期主要受中原汉传佛教影响较为深远,其表现在佛教题材的绘画作品上,则风格清新淡雅,工笔白描,与中国画中的工笔人物画风格十分接近,到了西夏中后期,随着藏传密宗佛教的传入,藏传佛教文化随之普及开来,其佛教绘画风格也为之一变,极似今日藏传佛教中的唐卡,下面介绍的几幅西夏王陵宏佛塔出土的佛教绢画正是这样风格的绘画作品。
绢本宝藏神图
此画绘一游戏坐于莲花座上的神像,下为嵌宝石之须弥座,像头戴宝冠,赤裸上身,左手置于腰间,握一似为鼠鼬类的动物,动物口含宝物,右手自然外伸,托一物,可见背光、头光,中画有左右对称的植物。这种左手持鼠鼬类动物,右手持物的形象,多与唐宋时期的毗沙门天王或其眷属有关。毗沙门天王为北方世界的守护神,兼有战神和财神的功能。早期的毗沙门天王,多为铠甲武士形,站坐姿均有,右手持物多上举,以持戟或伞幢比较常见。此幅画中形象裸露上身,腰间系裙,与武士形毗沙门天王差距较大。在藏传佛教中,毗沙门天王的眷属有所谓的八大夜叉或八大马王者,其常见形象也是左手持鼠,右手持物,其中的宝藏神后来在藏传佛教中被称为“黄财神”。此幅画与“黄财神”造型比较类似,既是藏传所谓“宝藏神”,亦为西夏佛教信仰中的“财神”。此幅画画法用线匀净挺拔,穿插自然,造型严谨舒展,设色艳而不厚,与藏传唐卡画法风格绝然不同,为纯粹中原画法,且艺术水平高超。
绢本上乐金刚图
到了西夏后期,由于藏传佛教的渗透,反映西夏密宗的绘画艺术品在西夏境内蔚然兴起,这幅《上乐金刚图》就是密宗画中的典型作品。此画画面正中绘上乐金刚双身像,金刚裸体,面部和身躯呈蓝色,面有三目,直鼻大耳,大嘴微启。怀抱裸体明妃,左手握金刚铃,右手持金刚杵,双腿弓立。画面上下还各绘有一排小的金刚护法像。密宗画施色浓艳厚重,重点突出密宗佛法的礼法规矩和神奇威严的宗教气氛。
绢本塔龛千佛图
绢画面正中绘有一坐佛,身着朱红袈裟,施降魔印,有头光、背光、身光,身光靠背上绘有摩羯鱼和怪兽,像上方绘有覆钵式塔。坐佛周围划分为35个长方形塔龛,塔刹有相轮伞盖、宝顶,并有光。每个塔龛内绘一尊佛像,皆结跏趺坐,佛像身披朱红袈裟,面部与身体外露部分呈黄色,诸佛手印有降魔、说法、禅定、转法轮等数种,皆有头光、背光和身光。此画色泽深沉,以红黄蓝色为主,并有描金,画面深沉古朴,线色互衬,显示出较高的艺术水平。
在简单了解了这批宏佛塔绢画的内容后不难看出,它们的题材广泛,不但佛道并行,互相杂糅,而且各种尊像与护法种类繁多。它们以相对完好的面目出现在西夏故都银川附近,不但可以与黑水城、莫高窟出土的绢画互相映证,对河西石窟艺术也是重要的补充,同时,它为更全面地认识西夏宗教和美术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宏佛塔绢画中的许多图像,其题材和样式更为他处所少见,是研究五代宋元时期宗教美术发展变化不可多得的材料,具有特别的艺术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