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古玩专题 > 199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199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来源:样子收藏网  浏览 3126

中国地下考古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国家对考古的大量投入,中国考古取得了巨大成就,样子收藏网介绍一下1991年知名的中国十大考古发现有哪些
1、山东邹平丁公龙山文化城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发掘地点:山东省邹平县苑城镇丁公村和石羊村之间
发掘单位:山东大学考古实习队
丁公遗址位于邹平县苑城镇丁公村东,遗址总面积近24万平方米,时代为距今5500-2000年前后。丁公遗址以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存最为丰富和重要。遗址内发现的龙山文化城址,城墙宽25米左右。城墙以内部分东西约310米,南北约350米,面积10.5平方米。城外有宽30-40米的壕沟,最深处低于城内地面3米以上。城内发现房屋基址近百座,其中既有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大型房屋,也有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此外,还发现墓葬六十余座及陶窑、水井等重要遗迹。出土各类遗物标本五千余件,其中一件为刻有十一个“文字”的龙山文化陶片。丁公龙山文化城址,对于研究中国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浙江余杭汇观山良渚文化祭坛和大墓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发掘地点:浙江省余杭市瓶窑镇外窑村
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浙江省余杭瓶窑镇汇观山遗址发掘,发现一处较为完整的良渚文化祭坛,是目前所发现的良渚文化规模最大的祭祀遗址,总面积近1600平方米。祭坛西南部还发现一座棺椁齐备、随葬品丰富的大墓,这座墓也是目前所见良渚文化墓葬中墓穴规模最大的一座。

3、西藏拉萨曲贡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发掘地点:西藏拉萨城北拉萨河谷边缘
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曲贡遗址总面积5000平方米,发掘出了一些墓葬和灰坑,墓葬有石棺,葬式为屈肢葬。出土了1万多件文化遗物和大量兽骨,以打制石器数量最多,也有少量精美的磨制石器和玉器,以及极少的细石器。磨制石器有石刀、石斧、石钵、石铲、石磨等;骨器也有很多,以骨锥、骨针、骨簇为主,有一枚骨针,针尖开小孔为针鼻,类似近代缝纫机针。装饰品主要有骨笄、陶耳附、陶环和石环等,多是用于头部的饰物。出土了大量陶片,陶器均为手制。陶色以灰色为主,其次为表面磨光的黑色或红褐色陶。纹饰非常丰富,以刻划纹为主,也有锥刺纹、锯齿纹、弦纹等。曲贡遗址下层中还出土了一枚铜镞,铜镞呈扁平形,经鉴定原料为冶炼所得,表明当时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开始跨入青铜时代,距今约为4000-5000年。

  通过曲贡考古发掘,证明拉萨周围至少早在四千多年之前,已经有人类居住,而且他们正在从事农耕、畜牧、狩猎、采集活动。通过那些网坠、鱼骨的遗存,表明当时拉萨河鱼类资源丰富,当地人早有食鱼的习惯。
4、河南殷墟花园庄商代甲骨窖藏
时代:商代
发掘地点:河南省安阳石花园庄
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考古队
河南殷墟考古发现856片甲骨,其中龟甲骨839片,刻辞甲骨170片。甲骨以大版卜骨居多,完整卜甲300多版,上刻卜辞的整甲90多版。这批甲骨时代教早,属殷墟文化第一期,刻辞内容集中,主要涉及祭祀、田猎等方面;字体细小、工整、秀丽,与属武丁时代的“午组”、“子组”卜辞有相似之处。它的发现,对研究甲骨文分期及“非王卜辞”及商代历史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5、河北定州商代方国贵族墓葬
时代:商代
发掘地点:河北省定州市北庄子村
发掘单位: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定州商代墓葬共发掘42座。墓葬均为口小底大的覆斗式土坑竖穴墓。普遍有熟土二层台,分东西两区,埋葬和布局规整有序,随葬品以具有明显地方特点青铜器为主,有独特的徽号式铭文,不见或少见陶器。墓葬时代约相当于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它的发展,将会推动商代晚期历史、商王朝与北部方国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6、江西瑞昌铜岭商周铜矿矿冶遗址
时代:商周
发掘地点:江西省瑞昌市夏坂镇
发掘单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铜岭铜矿遗址是近年中国境内发现的一处重要采铜炼铜遗存,其采冶时代从商代中期延至战国早期,所揭示的遗迹有露采坑、矿井、巷道、选矿场、工棚等百余处,铜、石、竹、木、陶质采矿工具和生活用器数百件 ,其年代之早、保存之好、内涵之丰富,为古代矿冶遗存所罕见,它是我国冶金考古和青铜文化研究的重大发现与突破。
7、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西周虢仲墓
时代:西周
发掘地点: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上村岭
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三门峡文物工作队
虢仲墓属第八组,位于北区,共出土文物3600多件(套),是虢国墓地墓葬最多、级别最高的一组,其所出土文物不仅数量多、品种全,而且有不少填补了我国周代考古空白。从众多出土青铜器铭文来看,墓主人虢仲是虢国的一代国君。其入葬年代在西周晚期历、宣之际。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工艺之精,玉质之好,在周代考古中是罕见的。

  此外,出土的玉遣册,上有用毛笔所写的“南仲”字样,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写字,对研究我国的书法起源有重要价值。还出土有陶、木、竹、蚌、麻、象牙等器物,特别是出土的一套完整的麻织品衣物,也是我国同时期考古中仅见的。
8、甘肃敦煌汉悬泉置遗址
时代:汉晋
发掘地点:甘肃省河西走廊与敦煌两县交汇处(今敦煌市五墩乡)
发掘单位: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甘肃敦煌汉悬泉置遗址面积2400平方米,发掘出15000余枚汉简和17650件各类实物。悬泉置遗址是一座方形小城堡,门朝东,四周为高大的院墙,边长50米,西南角设突出坞体的角楼。坞墙系用长、宽、厚约40、20、11厘米的土坯垒砌而成。坞内依西壁、北壁建有不同时期的土坯墙体平房3组12间(内含一个套间),为住宿区;东、北侧为办公区房舍;西南角、北部有马厩3间;坞外西南部建有一组长约50米,呈南北向的马厩3间。坞外西部为废物堆积区。

  出土的2300余枚悬泉汉简,主要包括了邮置、邮书、信札等,其中有大量以“悬泉置”为名的文件,此中相当一部分被称作“悬泉置以亭行”,有悬泉置吏马驰行和各种使用传车、传马以及接待过往各种人物的记录。从大量关於西域各国使者途经县泉置的记录来看,当时相互来往的国家有好几十个,特别是简文中还有西域都护以外的中亚国家与汉朝来往的情况记载,其中祭越、钧耆、披垣三个国家在过去的传世文献中未曾见记载。这些记录都与文献相印证,由此可认定,悬泉置是建立在我国河西走廊要道上的一处集传递邮件、传达命令、接待宾客为一体的综合机构。在以往的考古发现中,还没有出现过类似的遗址,所以,悬泉置应为我国最早的邮驿机构,为研究汉朝与中亚关繫的历史提供了崭新的宝贵材料。
9、河南永城芒砀山汉梁孝王王后墓
时代:西汉
发掘地点:河南永城芒砀山南脉保安山东侧山腰
发掘单位:原商丘地区文化局和永城县文物管理委员会
梁孝王王后墓长2l0米,其墓道与梁孝王墓相对,有两个墓道,长约80米,南北宽5.5米;34个侧室及回廊,墓室内平面面积1.6万平方米,容积约为6500立方米,规模之宏伟,形制之复杂,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大石室陵墓。墓室顶部有大型彩色壁画——《四神云气图》:中部一条7米长巨龙飞腾,东朱雀,西白虎,四周由怪兽、灵芝及云气纹图案装饰。壁画从主墓室顶部的西端起,向东延伸有丈余,总面积达30平方米,填补了我国西汉时期壁画的空白。这幅壁画为“历史最悠久、篇幅最宏大、保存最完整、艺术价值最高”的稀世珍宝,比敦煌壁画要早600多年,被称为“敦煌之前的敦煌”。除了《四神云气图》外,在墓门外封石底部发现一钱窖,钱窖内藏有大批西汉早期流行的“半两”铜钱。经清点,这些铜钱共225万枚,重约3吨。铜钱在埋藏时分层成串排列,每串在1000枚左右,穿钱的麻绳已经炭化。在墓道中段封土下面,出土了骑兵俑40件、车20乘和许多马的饰件。车马饰件多为铜质鎏金。车通体彩绘有云气纹等,高贵豪华,显示出王室的尊严与富裕。骑兵俑携弓佩剑,两腿作骑马状分开。可能马为木质,已化作灰土。随俑出土的拓翼箭镞虽历经两千余年,却无丝毫锈斑,锋利如新。在车队后面,还出土有3件仕女俑。仕女俑身材修长,面容俊俏,是典型的汉族美女形象。

  梁孝王王后墓所体现的文化思想、形制格局,既是一个强盛的诸候王国的历史见证,也是汉王朝的文化、哲学、政治意识的缩影,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西汉时期遗存的最大的石崖陵墓。其发掘的墓道、甬道内的封石多达4000多块,且每块封石上刻有该石摆放的位置、编号、石工姓名、干支纪年等,对研究西汉的立法制度、书法艺术、古文字演变等,是不可多得的珍宝。
10、黑龙江渤海国王陵区大型石室壁画墓
黑龙江渤海国王陵区大型石室壁画墓是黑龙江省少有的考古发现,渤海国王陵整座墓室长约390厘米、宽约330厘米、高约245厘米,墓室内摆放着十余具骨骼,为多人合葬。壁画内容可分为花卉和人物两类,花卉基本形式为二方连续的团花,图案美观,色泽艳丽。墓室四壁及甬道两侧为人物形象,多已剥落,但人物的姿态与服饰仍依稀可辨,墓室四壁人物多为女性,面部丰腴,颇具唐风,甬道南端东西两壁的人物为武士形象,造型生动、传神。

  渤海王陵区内大型石室壁画墓的发掘为渤海史研究提供了葬俗、埋葬制度、人种、建筑、艺术、服饰、礼制等多方面的宝贵实物资料,尤其大批完整的骨骼标本的出土,对它们进行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可以确定它们的种属。这对于解决文献中对渤海统治阶级种属记载含混的问题,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价值。
时代:唐代
发掘地点:黑龙江省宁安市三陵乡治(俗称“三灵屯”)
发掘单位: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上一篇:哥窑瓷器怎么鉴别

下一篇:故宫里收藏的手镯子

更多关于 199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