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色瓷是越窑青瓷上乘釉色的瓷器,在1987年法门寺地宫开启之前,秘色瓷烧造工艺一直失传,所以什么是秘色瓷无人知晓,更没有见过。秘色瓷是什么颜色的?晚唐诗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诗中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句描述了秘色瓷的颜色和窑口,法门寺出土的瓷器,印证了秘色瓷神秘面纱。
要说秘色瓷,要说青瓷肯定离不开越窑。越窑,是对今天浙江东北部宁波、绍兴一带北宋以前瓷窑的统称。越窑制瓷渊源可以上溯至商周时期的原始瓷生产,自东汉创烧成熟青瓷后,其制瓷业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发展时期和唐、五代的全盛期,至北宋中期衰落,曾一度为宫廷烧造过贡瓷。所产瓷器始终以青瓷为主,汉至南朝还烧造少量黑瓷。唐至北宋时期的秘色瓷代表了越窑瓷器的最高水平。 越窑瓷器除了行销全国各地以外,从唐代开始还大量外销亚、非各国。 秘色瓷是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的瓷器精品,因其制作工艺秘而不宣得名。所谓“秘色瓷”,实为唐、五代之际越窑青瓷中的上乘之作。 秘色瓷胎壁较薄,表面光滑,器型规整,施釉均匀。从釉色来说,五代早期仍以黄为主,滋润光泽,呈半透明状;但青绿的比重较晚唐有所增加。其后便以青绿为主。
秘色瓷烧造工艺
秘色瓷烧造决定于瓷土、釉色和温度。秘色瓷釉中相当部分的氧化铁被还原,釉色就呈现为较纯净的青色;反之,还原气氛弱,釉中相当部分的铁仍保持氧化状态,釉色就表现为青中泛黄的色调。
秘色瓷是越窑中的最优质的瓷器,其烧造工艺有三个步骤:
1.瓷土:采用专门粉碎、淘洗、腐化、捏练工艺流程,从而达到较高的“玻璃化程度”;
2.釉色:釉料提纯,除去釉料中的杂质,并改良施釉方法,通体施釉,施釉后采取支钉架器的方法;
3.匣钵:秘色瓷烧造不是把瓷器接触炉火的,而是将秘色瓷瓷胎装入瓷质匣钵装烧,一器一匣,并以釉水来密封匣与盖之间的缝隙。
4.通过对炉温的控制,才会出现夺得千峰翠色来的秘色瓷。
秘色瓷器形
秘色瓷器形多样,从法门寺出土的唐代秘色瓷来看,也印证了这点,这就是古董和文物的历史意义,文物是历史的佐证,是印证文字史书的真实性。所以秘色瓷的器形有三大类:
1.碗盘等器仿制金银器皿。胎质灰白细腻,施满釉,足底刮釉,釉色有青绿、青灰、青黄,釉层均匀润泽。器表装饰以素面为主,有少量刻划花、印花和褐色彩绘,并采用密封匣
钵装烧。
2.盘类器形的秘色瓷:在承袭前期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在器形上有所变化,器足普遍较前期窄而高,新出现了卧足盘、委角盘。装烧方法也有所改进,创制垫圈,取代了泥点间隔
的装烧方法,支烧痕迹由圈足底部移到圈足内底,使圈足包釉光滑。
3.秘色瓷造型和装烧工艺与前期相比略有变化。碗的腹部下垂,圈足增高,盘的圈足普遍向外卷。胎色、釉色较前期略灰暗,釉层薄而透明,玻璃质感强。在装烧技术上,则逐渐
用厚重的夹砂耐火土匣钵取代瓷质匣钵。
越窑秘色瓷莲花碗为五代精品,是苏州博物馆三件国宝级文物之一。秘色瓷碗由碗和盏托两个部分组成。整个器物造型规整,结构巧妙,碗身及外壁都饰有浅浮雕大瓣莲花图案,整个造型恰似一朵盛开的莲花,高雅出尘。器物通体施以青釉,晶莹润洁。
碗高8.9厘米 口径13.9厘米 盏托高6.6厘米 口径14.9厘米 底径9.3厘米 通高13.5厘米
秘色瓷莲花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