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古董知识 > 古董白瓷的鉴定方法

古董白瓷的鉴定方法

来源:样子收藏网  浏览 3652

说到白瓷,首推定窑的白瓷,最近十年古董拍卖市场,定窑白瓷价格不断上涨,尤其是定窑牙黄白瓷非常受欢迎。白瓷的火爆对定窑白瓷古董的鉴定提出了挑战,市场上鱼龙混杂,白瓷真伪鉴定非常重要,开门的越来越少了,收藏定窑白瓷最好找专家鉴定。
首先介绍一下定窑白瓷,具有以下的特征:
1、泪痕
  泪痕是指器表的流釉现象,定瓷流釉往往呈条状,宛如垂泪,故称泪痕。泪痕现象仅见于北宋定窑器,唐至五代定瓷并无此特征。唐代定瓷釉薄而洁白,胎釉结合十分紧密,无流釉现象;北宋则凝厚而泛黄,釉内气泡大而多,釉层在烧结过程中随器垂挂流淌,形成泪痕。北宋早期,定窑采用正烧,流釉方向自口至底,北宋中期以后,定窑创造了覆烧的技法,流釉方向自底向口,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一些定窑白瓷,泪痕方向为横向,十分奇怪,形成原因尚待研究。
2、竹丝刷痕
  在定窑碗、盘类器物的外壁,经常可看见细密如竹丝的划痕,这些划痕是器物初步成型后旋坯加工时留下的,当然在其它窑口的器物外壁也可见到旋坯痕,但不如定窑的纤细密集,此为鉴定定窑器物的一个特征。
3、底足
  底足是鉴定瓷器的标准之一,看圈足能给我们提供很多历史信息。定窑器物的底足类型不多,主要分为平底与圈足两大类,而其圈足具有与其它窑口器物圈足明显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北宋中期以后覆烧成型的定窑器上,由于覆烧的发明,器物圈足得以裹釉,而将露胎处移至器上,然而裹上釉层的器足在外观上的表现并不那么完美,足面(圈足与地面接触部分)总是显得不够平整,有些地方釉厚,有些地方釉薄,以手抚之,明显地感到凹凸不平,笔者所目见的北宋定窑圈足器无一例外。这种现象十分奇怪,但在鉴定中却非常有效,凡北宋定窑圈足器(采用覆烧法,圈足上釉者)均有此特征,此为鉴定之关键。
  另外,定窑圈足器之圈足有大小两种类型,大圈足器之足底往往可见竹丝刷痕,刷痕呈同心圆,而小圈足器则无这种现象,但无论大小圈足,足均极浅,足墙均窄,小圈足器挖足不过肩,几乎无钩手。
4、变形
  定窑器物,尤其是碗类器物,大都有些变形,若是完整器,将器物倒扣于桌面,便很容易发现这一特点。
  就目前在市场上所见到的仿定白瓷而言,泪痕现象已可做到,竹丝刷痕亦不难实现,至于器物的变形非人力而可强为,而取决于烧造时的火候、窑位、气氛等等因素,若以人力做作,不免留下故意造作的,不自然的痕迹。现在只有一点还难以企及,就是足面的不平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完全出于自然,且在目前尚未引起仿造者足够的重视,仍可作为鉴定的一个标准。
5、釉色
  古代的白色没有现在化学颜色那么纯白,定窑瓷器的白色有点牙齿的颜色,俗称牙黄白。所以收藏定窑白瓷的时候不要以今天的标准去要求古代瓷器。
通过定窑白瓷的这些特征,我们可以鉴别白瓷,从千万瓷器中找出真正的白瓷古董。

上一篇:什么是古董

下一篇:古董收藏者如何鉴别银元

更多关于 古董白瓷的鉴定方法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