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 艺术新闻 > 佛教造像雕塑最美微笑

佛教造像雕塑最美微笑

来源:  浏览 3025

佛像造像雕塑是中国保存最久,雕塑历史最久的艺术作品。从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的佛像雕塑都有在中国各地有遗留。样子收藏网介绍一下佛造像中最美微信雕像分享给喜欢雕塑艺术的人。
龙门石窟大佛雕塑:大佛两侧分立八尊造像,本尊卢舍那佛似帝王,二菩萨微笑似嫔妃,迦叶、阿南亦微笑似文臣,天王严肃、力士威猛似武臣,这个格调、这些表情恰好形成了一个围绕佛陀的以微笑为中心的场,在对比与反衬之下,主像自然流露出帝王般的尊贵。
佛像雕塑

佛像造像卢舍那脸圆,面短,眼大,眉弯,眉眼开阔;嘴小,唇底与两外眼角连线呈三角形。一般成人的这个夹角不足60度,而该造像达到90度,是儿童的比例。嘴角微微嘟起,略带女性娇嗔,使得造像于端严之中透出可爱和女性的柔美。波状蓬松的发髻亦有女性特点,服装轻薄的质感,曲回的衣纹态势,胴体的微妙起伏,都使造像呈现婉约。

威严劲健禅定佛。(云冈第20窟,佛装三世佛,北魏)有别于卢舍那,这尊大佛的微笑显示出威严劲健的特征,这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首先,大佛周围壁面雕刻诸多小佛像,象征群臣簇拥。其下矮小人像,象征民众和奴隶。窟顶雕刻舞动飞天,衬托出大佛的雄伟庄严,这些都表现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俨然是一幅封建统治的图像。此尊佛像雕刻技法吸收了印度犍陀罗浑硕健壮的艺术风格,粗颈、宽肩、厚胸、细腰、面相长圆,发髻平整,虽弱化性别特征,但仍然明显趋向于男性,使得造像的微笑显得劲健。大佛目光悠远,神情坚定,额方,口阔,鼻劲挺。据考,北魏佛教有认定天子即是当今如来的传统,此像即象征北魏太武帝。鲜卑拓跋氏那彪悍强势、粗犷豪放的游牧民族特色,也为造像平添豪迈之气。(图源:收藏杂志)
佛像雕塑
值得一提的是,太武帝本身是个排斥佛教的皇帝,一度宠信道士寇谦之,并于太平真君七年(446)下诏灭佛。极为讽刺,在他死后的几年时间,他的形象却被塑成了他极力打倒的偶像——一尊佛,脸上挂着威严劲健的微笑,成为云冈石窟的不朽象征。
通彻投契拈花佛。(资中东岩2号窟拈花佛,南宋绍兴年间)该窟一龛两像,一佛一弟子,佛是释迦牟尼,弟子是迦叶。窟内壁面装饰简素,只浮雕一条背光火焰纹,两个飞天和几朵散花,体现了宋代石窟造像的风格,极富意境。如此精美的“拈花微笑”石雕造像在中国石窟中极为罕见,微笑是此窟的主题。
大佛目光下视,抿细的嘴唇和嘴角的笑意尽藏玄机,是一种通彻投契的微笑,与举花的手姿相呼应。细看下来,佛像的唇部有点过于薄和细长,着力强调了唇部的线条。而红砂岩的材质,暖色和哑光色泽给窟内平添了温暖祥和的气氛,微笑得以烘托。
超逸淡静涅槃佛。(安岳卧佛院第3号释迦涅槃造像,摩崖造像,盛唐)巨佛身体扁平,疏朗的衣纹线形成汇集趋势牵引视线,突出光润的脸部,身躯僵直平板,却反衬出方圆的脸庞和唇边微笑的盎然生机。该像成于盛唐,高度繁荣的社会,艺术气氛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
卧佛头身比例1:8,符合中国古代绘画中卧式形象的要求,“秀骨清像”风格尤甚,给微笑平添东方风韵。距地5米,长22米的规模,给人的震撼是惊人的,如此巨制刻在崖壁上,一般不会精雕细琢,很难有精彩的作品。但此像却运用概括粗犷的手法,通过巧妙合理的布局和节奏感,显得自如传神。

慈爱欣悦弥勒菩萨。(敦煌莫高窟第275窟西壁彩塑,交脚弥勒菩萨像,北凉)弥勒菩萨精致的面部刻画,收敛下视的目光,外展的嘴角,都使微笑的表情得以突出,外披天衣的滚边和花纹形成的两道直线,与视线交汇于口鼻部位,又使微笑的表情得以强调。

佛像雕塑佛像雕塑

悲悯拔苦不空羂索观音菩萨。(大足北山佛湾第136号转轮经藏窟不空羂索观音菩萨像,南宋)北山,古名龙岗山,位于重庆市大足县西北方向,北山石刻始凿于唐末,止于南宋,转轮经藏窟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石窟。
幡然彻悟思维菩萨。(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思维菩萨像,北齐)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的佛教造像表现出与传统的北朝造像不同的艺术特色,被称为“青州模式”,带有不少南方文化因素。“秀骨清像”“曹衣出水”等,在这里都有明显的体现。该造像呈现幡然彻悟的微笑。欣赏的目光中,神的威严荡然无存,微笑显得人情味十足。残存的色彩告诉我们,它们曾经涂金施彩,微笑因为这些色彩而显得更有温度。

上一篇:南北朝时期的石椁线刻

下一篇:湖田窑瓷塑佛像雕塑人物

更多关于 佛教造像雕塑最美微笑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