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文宣帝高洋是南北朝时期北齐政权的开国皇帝,高洋墓位于响堂山石窟,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河北磁县湾漳北齐高洋墓壁画的出土,出土了大量的陶俑雕塑和精美壁画。
高洋墓墓道两壁承载壁画的墙皮受到挤压而错位,壁画上的人物和神兽等形象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形。壁画古朴典雅,遍布整座墓葬,仅墓道两壁就达320平方米。气势恢宏,让人称奇。墓道壁画表现了墓主人出行场景,壁画保存完整,内容丰富,艺术水平高超。墓道中,在莲花纹和忍冬纹的地毯上,有4列共106位手持各种仪仗的人物,前面有青龙、白虎引领,他们在近4米高的大朱雀的凝望中,缓缓前行。天空中彩云朵朵,飘落着莲花、摩尼宝珠和莲花忍冬,飞奔着各种神禽瑞兽。那出行的场景极其豪华、壮观。
北朝时期绘画继承了汉晋传统,借鉴和吸收了南朝文化和西域的艺术,有着强烈而鲜明的时代气息和艺术风格。墓室壁画艺术也在延续和发展,不断融入外来式样和时代新风,突破了传统的空间布局,开启了在墓道两壁绘制壁画的先河,通过表现墓主人出行时的仪仗等画面,来炫耀墓主人高贵的身份和地位。即使这样,我们还是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些北齐壁画面一定是出自大家之手。画家不仅有高超的造型能力,而且非常善于捕捉人物的神情心态,塑造的形象生动传神,人物活灵活现,仿佛呼之欲出。
到目前为止,全国发现的北朝壁画墓约有40多座,如娄睿墓、徐显秀墓、茹茹公主墓、高洋墓、高孝绪墓、崔芬墓,以及近年山西新发掘的忻州北朝大墓等,都出土了大量壁画。娄睿墓壁画的出土,曾在上世纪80年代的美术界和美术史界引起很大震动。但是,壁画中的人物,和传为北齐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中的一样,多是额圆颐方,略呈鹅卵形,似有千人一面之嫌。
高洋墓神兽壁画
在这些北朝时期的壁画墓中,高洋墓是一座帝陵,级别最高,壁画艺术水平也最高,洋溢着皇家气息。它代表了北朝时期宫廷绘画的最高水平。其壁画中的人物,极为写实,脸型多样,个性鲜明,气韵生动。绘制更为精细,更为传神,色彩也更为华丽。从构图来看,整体布局,匠心独具。墓道呈斜坡状,长约37米,墓道两壁壁面最高处达8米多。
壁画中的百余个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在这些人物中有汉人,也有一些典型的身材高大、高额深目、浓须,甚至也有卷发的人物形象。从壁画中的人物形象看,画家的用笔,朴素、沉着;用墨,有浓淡变化;用线,极为灵活,根据所表现的内容而定,人物的服饰线描多匀细流畅,富有弹性,似“高古游丝描”,洋溢着秀劲古逸之气。
五官的刻画大致是这样:眉毛,多是先用一条略粗的线作眉毛的造型,然后顺眉形走向,依眉毛长势用细笔勾描,看上去十分真实;眼睛,多先用淡墨勾勒,然后,用重墨将上眼睑的线复勾(似乎是在表现光影)。最后,用重墨点眼珠;鼻子,表现多用淡墨勾勒,然后用重墨点鼻孔;嘴,用较淡的墨勾勒,多三四笔完成;耳朵,同样用淡墨,造型简练。画家起笔、收笔一目了然。甚至,画家先画那一笔,到最后画的又是那一笔,它们的先后顺序也清晰可见。
除了面部,其他部位造型十分简洁。比如河北近年出土的北齐高孝绪墓壁画,画中人物,面部刻画生动,造型准确,特别注意眼睛、眉毛、鼻子和嘴的表现,耳朵极其简练,有的仅仅画出耳朵轮廓。手的表现有些草率,似乎是有意的忽略,其他部位看上去更是显得潦草。这或许与那个时代的艺术创作,多注重传神和人物面部表情刻画有关。
东壁前面第五人,头戴的小冠,在勾勒后有修改的痕迹,当时,那些废掉的线条似乎被白粉覆盖过,现在,那些白粉脱落,废掉的线条又露出。这在其他人物中,尤其是人物的面部没有再发现过。我曾经想过,这个人物,是这一单元中主要人物,或许,墓道东壁壁画,画家便是从这位人物入手,开始绘制的。他手握仪剑,面庞丰满圆润,双目默默目视前方,紧抿着的双唇,显示出凝重的表情。从他的脸上能感到仪式的肃穆与庄严。此人物的刻画极其成功,眉须鬓发,有“毛根出肉,力健有余”之感 。
高阳古墓西壁壁画仪仗人物
西壁第四十人,头戴笼冠,眉目清俊,高鼻梁,瘦峻的下颏,络腮胡须,长有眼袋,面部红润,手持“手板”的文官。他若有所思,带着一丝忧伤,不知装着多少心事。还有他身后那头戴鱼鳞甲片护额,身着铠甲的武将。显然他有北方民族的血统,威武骠悍,双目炯炯,剑眉紧蹙,高鼻,大嘴,连鬓胡须,正在行进中回望。
我不能确定,这幅巨作是否有原大粉本,不过,画家留在壁画上起稿的淡墨线和起稿的划痕,依稀可见。那些起稿线,仅仅是形象大体位置的标记。画家定稿时并没有拘泥初稿。那流畅自然的线条,那细细柔劲的毛发,竟能浑如天成。
高洋墓墓室石棺床及陶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