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公岩摩崖石刻,造像分布在胜归山山巅,共计八龛十四尊,有胡宗宪冕官坐像、弥勒坐像、济公像、观音及侍童像、“文昌菩萨”像、长眉罗汉像、释迦牟尼立像等。其中的“文昌菩萨”像一龛二尊,面相类似西洋人氏,与传统佛像人物所示迥异,是可探究之处。各龛雕像体形较大,但工艺一般,显示晚期佛像雕刻渐趋式微之势。胡公岩摩崖石刻于1981年6月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3月16日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余姚城北部有座山,叫胜归山,原称圣龟山.东晋隆二年(398年)将军刘牢子剿灭孙恩起义队伍后,归屯此山,以同音改为胜归山.此山石质精良,自宋元时起,百姓就开宕取石.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胡宗宪任知县,即捐奉银赎买胜归山归官.十年之后,胡宗宪调任浙江总督.当时倭患频仍,胡宗宪为抗击倭寇,转战东南沿海各地,其间多次往返于余姚,屯兵胜归山中.后人为纪念胡任职余姚的业绩和抗击倭寇的战功,特于嘉靖四十年在胜归山南坡雕凿胡宗宪官服像,称为"胡公岩.自此岩雕大兴,历时三百九十余年,形成浙江省少见的摩崖岩雕群.胡公岩周围均是佛像,弥陀佛.济公.观音.释迦牟尼.罗汉等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