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 艺术新闻 > 宋代砖雕二十四孝雕塑题材

宋代砖雕二十四孝雕塑题材

来源:样子收藏网  浏览 4319

中囯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家喻户晓。源于汉代,至北宋形成,但取材并不完全一致,砖雕产品中国砖雕是由东周瓦当、空心砖和汉代画像砖发展而来的。汉代画像砖是墓室预制构件的大型空心砖,它是在湿的泥坯上用印模捺印各种图像。北宋时形成砖雕,成为墓室壁面的装饰品,宋代人将24孝题材用于砖雕雕塑上。
1.舜子耕田砖雕

舜子耕田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舜子即帝舜,名重华,父名瞽叟。瞽叟在舜母死后娶后妻而生象。瞽叟喜欢象而憎恨舜,常欲杀之。一次,瞽叟与象令舜凿井,舜担心会出意外,在凿井时预先从旁边留了出口。瞽叟与象见舜在深井之中便埋土填井,想置舜于死地,舜只得从旁口逃出。尽管如此,舜依旧孝顺父亲,关爱兄弟。尧很赏识舜的孝行,后来就将帝位传给了他。舜称帝后,载天子旗,朝见瞽叟,依然恭敬孝顺,而且还封象为诸侯。
  最初舜的孝行图像是瞽叟与象埋土填井这一场景,宁懋石室还有“舜从东家井中出去时”的榜题。但后来不知为何,转而成为舜耕种田地、大象为之犁、百鸟为之播谷这一场面。据《孝子传》载,舜从井中脱逃后,在历山躬耕种谷,天下大旱,民无收者,只有舜种之谷获得丰收,舜就将米粜给饥民,使许多灾民得以度过难关。
  在家能孝亲友弟,出外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舜子之孝,可谓大矣,因此他牢牢占据了二十四孝的首席而从未变位。

  舜子耕田砖雕砖长方形,砖面内凹凿成壸门状,正上刻有“舜子”2字。画面上小鸟在天空中飞翔,两头大象与三头小象正在耕地,舜子在后面挥鞭播种。

舜子耕田砖雕,北宋,高19.5cm,宽26cm,厚3cm。
2.丁兰事木母砖雕

丁兰事木母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曹植《灵芝篇》:“丁兰少失母,自伤早孤茕。刻木当严亲,朝夕致三牲。”唐徐坚《初学记》卷十七引孙盛《逸人传》讲了丁兰的故事:丁兰自幼失去双亲,长大后便用木头刻出双亲的模样,朝夕供养。邻居张叔的妻子向丁兰妻借东西,丁妻询问木人,见木人有不高兴的样子,就没有同意。张叔喝醉后便来责骂木人,并用手杖敲木人的头。丁兰回来后,看见木人不高兴,就问妻子原委,得知大怒,提剑便杀了张叔。官吏前来缉捕,丁兰欲逃走,临行见木人为之落泪。郡县官吏得知后,夸奖丁兰的至孝以令神明感动,为之画像进行宣扬。

丁兰事木母画像砖长方形,内凹凿成壸门状。正中上方刻“丁兰”2字。中央浅浮雕一老妇拱手坐于菱格纹座椅上,前为长方形桌,桌面铺布,桌上摆放水果,中央高足托盘上置一带盖容器。左侧女子缩颈,双手相交于腹部;右侧男子身体前倾,头上罩巾,身穿圆领袍,腰中系带,双手握于胸前。二人小心恭谨地侍奉于左右。

     丁兰事木母砖雕,北宋,长20cm,宽26.4cm,厚3cm。
丁兰刻木事亲图像,目前所知最早者为东汉晚期山东嘉祥武梁祠石室画像,北魏孝昌三年(527年)的宁懋石室线刻中也有发现,形象或为母亲,或为父亲,也有刻划双亲的,至北宋基本定型为母亲形象,此砖雕可为一例。

3.郭巨埋儿砖雕
郭巨埋儿砖雕画像砖长方形,砖面内凹凿成壸门状,壸门内浮雕人物故事。正上刻有“郭巨”2字。左侧男子头罩巾,着窄袖袍衣,腰中系带,足穿芒鞋。他手持铁锹作挖土状。右侧女子怀抱小孩,女子面庞清秀,神色平静,仿佛视埋儿为平常事,但小孩却紧紧抱住母亲,神色紧张,似乎意识到危险的临近。画面中央偏下一釜黄金闪闪发光。从画面及题记可知,此画像砖刻的是孝子郭巨埋儿的故事。
  郭巨,汉朝人,家贫,每次供给母亲饭食的时候,其母必分给孙子吃。郭巨便对妻子说,自己的儿子分吃了母亲的食物,因为家里穷而使母亲吃不饱,这样是不行的。儿子可以再生,母亲却只有一个,不能让母亲饿着。所以决定把儿子埋了,其妻也认为理所应当,然而当他掘地三尺后却发现黄金一釜,釜上丹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夺,人不得取”。


郭巨埋儿砖雕,北宋,长19.1cm,宽25.5cm,厚3cm。
4.曹娥投江砖雕  

曹娥投江砖雕砖长方形,砖面内凹凿成壸门状,上刻“曹娥”2字。画面上曹娥长袖掩面,手中拄杖,沿江行走。
  曹娥投江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曹娥之父为巫师,因在江涛中迎婆娑神不幸溺水身亡,不见尸骸。14岁的曹娥沿江哭号,昼夜不息,最后投江而死。曹娥死后,县长度尚悲怜其义,为之改葬,命邯郸子礼为之作碑,刻以诔辞,这就是碑帖史上著名的曹娥碑。
  有关曹娥碑,还有一个故事。传说曹操与杨修过曹娥碑下,见碑背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8字,甚是奇怪。其实所谓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此处暗喻“绝妙好辞”4字。杨修顿悟,曹操骑在马上,苦思30里方解其意,不由长叹一声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5.陆绩怀橘砖雕  

陆绩怀橘砖雕砖长方形,砖面内凹凿成壸门状,上刻“陆绩”2字。画面右侧树下端坐者为袁术,左侧低头躬身者是六龄童陆绩,一颗橘子滚落在地。
  陆绩怀橘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陆绩的故事见于《三国志》。陆绩,字公纪,吴郡人。他6岁的时候,在九江见到袁术。袁术给他橘子吃,他怀揣了3个,在告辞时橘子不慎滚落在地。袁术问他为何怀揣橘子?陆绩回答是想带回家给母亲吃。袁术为一六龄童能有如此举动而大感诧异。陆绩怀橘遗母属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之一,与孔融让梨有些相近,但在儿童中流传更广的孔融却未入二十四孝之中,不知何故。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不一定皆以天下为己任,非要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不可,倒常常是在平凡的小事中看出其情趣,见得其真情。陆绩怀橘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陆绩怀橘砖雕,北宋,高19cm,宽26cm,厚3cm。
6.杨香打虎救父砖雕  

砖长方形,砖面内凹凿成壼门状,上刻“杨香”2字。画面左侧一女子骑于虎背之上,右侧一男子侧身躲闪。
  杨香打虎救父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是说杨香(一作杨昌)之父务农耕田,遇斑斓猛虎,被扑倒在地,杨香见状,不顾一切,赤手与虎搏斗,将虎打死,救得父亲。杨香时年仅14岁,如何能够单打独斗地将猛虎打死,因而此故事传奇成分颇多。

杨香打虎救父砖雕,北宋,高19cm,宽26cm,厚3cm。

7.闵子骞劝父砖雕

 闵子骞劝父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闵损,字子骞,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学生。闵子骞后母不慈,只知护爱自己生的两个孩子,对他一点也不关心。冬天来临,后母所生之子穿很厚的棉衣,而闵子骞却穿着塞满芦花的衣服,看上去很厚却不能御寒。闵父知道后,欲出其后母。闵子骞哭泣劝父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父亲改变了想法,后母也因此而感悟,待之若己生。后人称赞道:“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闵子骞劝父砖雕砖长方形,砖面内凹凿成壸门状,上刻“闵子骞”3字。画面上共5人,左右为闵之父母,中间为闵氏兄弟3人,小弟正牵着母亲的衣角,不欲其离开,大弟独自掩面哭泣,闵子骞躬身拱手,正在劝其父改变主意。

                  闵子骞劝父砖雕,北宋,高19.5cm,宽26cm,厚3cm

上一篇:四神青龙白虎纹砖雕塑

下一篇:2014至2015颜石林雕塑展览

更多关于 宋代砖雕二十四孝雕塑题材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