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机构 > 机构动态 > “民族遗珍书香中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在国家博物馆举行

“民族遗珍书香中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在国家博物馆举行

来源:  浏览 1273

“民族遗珍书香中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全国巡展北京站巡展将于2017年7月25日——8月4日在国家博物馆举办。本次展览精选现存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古籍珍品和保护成果, 多为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项目的珍品,这些实物共178册(件),其中含中国国家图书馆提供的30件展品。此外,展览还展出了部分省区30多年来整理出版的少数民族古籍大型出版成果16种共1000册、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成果展示板31幅。本次展览展示的文种包括:东巴文、彝文、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古壮字、布依文、水文、藏文、八思巴文、傣文、回鹘文、蒙古文、满文、察合台文、于阗文、佉卢文、突厥文,共18种。

从结绳记事、说唱口传到碑铭、石刻;从贝叶经文、竹木简牍、丝帛素书到活页函本、线装典籍文字,不仅仅只是文字,更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记忆。

东巴文《东巴舞谱》共记录了34种东巴舞蹈东巴文,被誉为现在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且“活着”的象形文字,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堪称人类社会文字起源的“活化石”。如今,能够书写和使用东巴文的人寥寥无几,能够亲眼看到如何书写东巴文更是难得。“东巴纸”创制于唐代,采用纳西族地区特有的高山野生稀有植物丽江荛花制作,经过数十道东巴家传的手工工艺制作而成,是中国所有手工纸中最厚的。在中国的传统手工纸中,唯有厚实的东巴纸可以双面书写。因为荛花有微毒,所以东巴纸具有抗虫、抗蛀、保存时间特别长的特性,纳西族民间有东巴纸纸寿千年的说法。 去丽江太远,可以直接移步国博,亲眼看看传说中的象形文字究竟长什么样。

彝文《百乐书》“百乐书”系彝语音译,是滇南彝族对民间流传的一种彝文典籍的统称,其特点是用图、文对照的形式反映流传地彝族的社会和生产生活情况。彝文是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彝族群众使用的文字,又叫“爨文”“韪书”。目前发现的古彝文距今有8000年至1万年。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古彝文可以与中国甲骨文、苏美尔文、埃及文、玛雅文、哈拉般文相并列,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代表着世界文字的一个重要起源。 古彝文是彝族至今仍通行的表意文字,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之间,是一种原生的古老文字,不是借用和摹仿汉字的产物。彝文典籍的内容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天文、地理、政治、医学、生物、农牧等无所不包,是彝族人民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西夏文《经律异相》“民族古籍只是文化保护大版图中的很小一部分,但也是中华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韦如柱说,我们现在争分夺秒所做的事,就是不希望若干年后留遗憾。

上一篇:太阳的传说--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文物菁华展

下一篇:广东省博物馆8月份有哪些展览

更多关于 “民族遗珍书香中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在国...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