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机构 > 机构动态 > 昆明市博物馆展出梁思成林徽因在昆明的生活实物和照片

昆明市博物馆展出梁思成林徽因在昆明的生活实物和照片

来源:  浏览 1690

2015年10月3日昆明市博物馆展出梁思成林徽因在昆明的流亡与执守的93份珍贵史料、443张照片、10余件实物和7万多字的文字说明,展现了梁思成、林徽因这两位中国文化守夜者的一生,而他们抗战时期流亡昆明的时光也得以首次全面再现。
林徽因为唯一自建住房耗尽积蓄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带着家人,往西南大后方撤退。从北平、长沙一路走来的梁林夫妇,于1938年1月到达昆明,先后借住巡津街“止园”、巡津街9号。1938年年底,所租房子被收回,两人又开始在龙泉镇自建住宅。

梁林两人自建的居所,是他们一生唯一为自己设计的居所。“它位于昆明市东北八公里处一个小村边上,风景优美而没有军事目标。邻接一条长堤,堤上长满如古画中那种高大笔直的松树。”

这间朴素的瓦舍耗尽两人所有积蓄,陷入山穷水尽的经济窘境之中。建房中,两人还亲自运料,做木工和泥瓦工。

林徽因在写给美国朋友费慰梅的信中自嘲这幢“农舍其实是简陋不堪的”,“(这所房子)把我们原来就不多的积蓄都耗尽了,使思成处在一种可笑的窘迫之中……以致最后不得不为争取每一块木板、每一块砖,乃至每一根钉子而奋斗……”。

一改再改的“最窘设计”联大穷校舍

在昆期间,林徽因为赚取家用,在西南联大教学。而联大的校舍,也都出自梁思成、林徽因之手。

联大校史记载,1938年,联大初到昆明时处处缺钱,主要靠租借民房、中学、会馆上课。后来当地政府给联大低价划拨了124亩地建校舍,时逢梁思成、林徽因到昆,梅贻琦校长邀请他们为联大设计校舍。

设计方案很快便做了出来,但很快便被否定,原因只有一个——没那么多经费。梁思成夫妇只好一改再改,高楼改成矮楼,矮楼又改成平房,砖墙换成了土墙,青瓦屋顶也统统变成了铁皮和茅草。

梁思成、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曾回忆说,几乎每改一稿,林都要落一次泪。

年轻航空兵的“名誉家长”

在撤往昆明的途中,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结识几位年轻的航空兵。抵昆后,每逢假日,这些年轻的航空兵便会相约来梁林这里聚会。在他们的毕业典礼上,梁林两人成为这群年轻人的“名誉家长”。

不久,飞行员们开始对日作战,噩耗也陆续传来。

梁从诫在《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中曾写道,“因为这些飞行员的亲人在敌占区,他们阵亡后,私人遗物便寄到我家。每次母亲都要哭一场。”

流亡与执守

相比曾经的富足,梁家在昆明生活环境恶劣了许多。这里没有自来水,没有电灯电话,必须准备一口陶制大水缸用于储存挑来的水。粮食和蔬菜也是问题,只能每天冒着尘土和泥泞跋涉到村里购买。还得躲避日军轰炸。

林徽因在给友人费正清夫妇的信中写道:“我恨不得有一支庞大的秘书队伍,用她们打字机的猛烈敲击声去盖过刺耳的空袭警报……每次空袭过后,我们总会像专家一样略作评论,‘这个炸弹很一般嘛’。之后我们通常会变的异常活跃,好像要把刚刚浪费的时间夺回来。你大概能想象到过去一年我的生活大体内容,日子完全变了模样。我的体重一直在减,作为补偿,我的脾气一直在长,生活无所不能。”

流亡的生活固然清苦,但梁林两人从未放弃对中国古建筑保护与传承的热情,他们恢复营造学社的活动,考察昆明及近郊的真庆观、筇竹寺等古建筑,并奔赴楚雄、大理、丽江一带实地测绘,开启云南“一颗印”调查的先例。

1940年,梁林所在的中国营造学社为了就近利用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的资料,同史语所一起离开昆明入川,夫妇两人也就离开昆明,去了宜宾附近的李庄。

林徽因对昆明最后的记忆是1946年2月,她从重庆乘机回到昆明,住北门街唐家花园后。她给在重庆的费慰梅写信说;“我终于又来到昆明!来看看这个天气晴朗、熏风和畅、遍地鲜花、五光十色的城市。”

尽管在昆明仅生活2年,但这对民国传奇夫妇凭借出众的才华与坚定信念,让昆明人记住他们。展览主办方在前言中写道,“回望抗战年代,中国知识份子集体表现出矢志不移的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堪比在前线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军人。梁思成和林徽因是这一群体的代表人物,他们以及同仁穷尽毕生精力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站在时代的高点、以新的视野和更深厚的内涵,完成中国文化守夜者的使命”。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老照片合影

上一篇:故宫的寿康宫将对外开放

下一篇:故宫90华诞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

更多关于 昆明市博物馆展出梁思成林徽因在昆明的生活实物和照片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