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0日故宫推出以“清淡含蓄”为主题的汝窑瓷器展览。瓷器展期11个月(2015年9月30日~2016年8月31日)。
为庆祝故宫博物院90周年华诞,由故宫博物院主办,英国大英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宝丰县文物管理局、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等协办的“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于2015年9月30日在故宫博物院延禧宫西配殿正式对公众开放。
展览主题:清淡含蓄汝窑瓷器展览
展览时间:2015年9月30日~2016年8月31日
展览地点:故宫博物院延禧宫西配殿
展览以展示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汝窑和明清时期仿汝窑(釉)瓷器为主,辅以北宋窖藏和汝窑遗址历年考古发掘所得瓷片、修复品、窑具和从其他博物馆、文博单位商借的具有代表性的传世汝窑瓷器,力求较全面地反映传世和出土汝窑瓷器以及明、清时期景德镇御器(窑)厂仿汝窑(釉)瓷器面貌,供观众朋友们研究、欣赏。展品共计135件。
汝窑瓷器展览分为三个部分:
(一)汝窑瓷器累世遗珍(29件展品)
主要展示故宫博物院和其他文博单位收藏的传世汝窑瓷器。
从文献记载来看,汝窑为宫廷烧造瓷器的时间在北宋晚期,有学者推测大概只有20年或40年。由于烧造时间短,致使产品流传至今的不多,从公开发表的资料看,传世品不足百件。
传世汝窑瓷器的造型主要有三足樽及承盘、茶盏托、酒盏托盘、温碗、椭圆水仙盆、各式瓶、洗、碗、盘、碟等。其基本特点是香灰色胎、淡天青色釉、釉面常开有细碎冰裂纹。造型典雅,做工考究,多采用满釉“裹足支烧”,外底留有细小支烧钉痕。也有少量器物采用垫饼或垫圈垫烧,圈足底端无釉。
(二)考古所得汝窑瓷器(76件展品)
主要展示考古工作者对北宋窖藏和宝丰县清凉寺村汝窑遗址、汝州市内张公巷窑址等进行考古发掘所获得的瓷器(修复)和瓷片标本、窑具等。
汝窑遗址的认定经历了一个较漫长的过程,从1930年日本学者赴实地进行调查开始,经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冯先铭、叶喆民先生和其他文物工作者、爱好者曾多次赴实地进行调查、考察。1977年故宫博物院冯先铭、叶喆民先生曾在赴宝丰县清凉寺村窑址进行考察时,采集到一片与传世汝窑瓷器类似的瓷片标本。直至1986年,随着窑址调查采集资料的增多,人们才最终认定传世汝窑瓷器的烧造地点位于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
自1987年至201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3年更名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已对位于清凉寺村的汝窑遗址进行了12次考古发掘,获得大量瓷器、窑具等标本,揭露出窑炉、作坊等遗迹,找到了烧造御用瓷器的中心区,为全面认识汝窑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三)天青余韵(30件展品)
主要展示明、清时期景德镇御器(窑)厂仿汝窑(釉)瓷器
汝窑瓷器独特的釉色对后世影响深远,明、清以来,一直被文人士大夫视作理想的釉色而被仿烧。
明、清两代专门负责御用瓷器烧造的窑厂设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明代还包括今浙江省龙泉市)。从传世和考古发掘所获得的实物资料看,景德镇御器厂仿烧汝窑(釉)瓷器始于明代宣德年间,而且明代仅限于宣德时期有此品种。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仿烧汝窑(釉)瓷器达到兴盛,不但产量大,而且产品质量精,其中以雍正时期产品尤为精美。但明、清景德镇御器(窑)厂仿烧汝窑(釉)瓷器往往只注重仿其釉色,造型则几乎皆为当时流行式样。
古代文献上所说的“汝窑”系指北宋时期专为宫廷烧造天青色釉青瓷的窑场,即狭义上的汝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窑中的汝窑,有人称之为“汝官窑”。考古调查和发掘情况表明,其遗址位于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广义上的汝窑系指宋代汝州境内的所有窑场。
汝窑之所以被后世推为“五大名窑”之首,最重要的原因是其产品所施淡天青色釉清淡含蓄、不温不火,满足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在色彩方面的审美追求。汝窑青瓷选料精心、做工考究、胎体较薄,绝大多数都光素无纹饰,个别采用刻、印花装饰。其基本特点是造型秀丽、香灰色胎、淡天青色釉,大都采用满釉“裹足”支烧,釉面多开有细碎冰裂纹。
由于烧造时间短且烧成难度大,从文献记载看,汝窑瓷器在南宋时期就已有“近尤难得”之说,流传至今的产品数量则更为有限。根据故宫博物院最新统计,传世北宋汝窑瓷器仅有90多件,主要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英国大英博物馆(含大维德基金会)和上海博物馆等单位。
汝窑天青釉凸弦纹三足樽(故宫博物院藏)
借自英国大英博物馆的三件传世汝窑瓷器
汝窑天青釉玉壶春瓶(大英博物馆藏)
汝窑天青釉盏托(大英博物馆藏)
汝窑天青釉椭圆水仙盆(吉林省博物院藏)
汝窑釉石榴尊(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