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机构 > 博物馆 > 云南省博物馆

云南省博物馆

来源:  浏览 1984

云南省博物馆分为旧馆和新建的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旧管创建于1951年,新馆建立于2015年,已经收藏了青铜器、古钱币、陶瓷器、古书画、碑贴、邮票及各类工艺品共计20余万件,是云南省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云南省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的博物馆,从20世纪50年代始,云南省博物馆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的科学考古发掘、试掘、调查多达数百次,其中影响较大的几次重大考古发掘为:
1955年——1960年先后4次在晋宁石寨山古墓群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这一墓地已成为滇池地区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被世界考古学界称为“石寨山文化”(亦称“滇文化”)。该墓地共发掘了50座西汉时期的墓葬,出土器物4件,尤其是在6号墓内发现了金质的“滇王之印”,从而印证了《史记·西南夷列传》对“滇”的记载。
1972年发掘的江川李家山古墓群,是石寨山文化的又一重要地点。该墓地共发掘了27座古墓,出土战国至两汉时期的各类文物1300多件,进一步丰富了滇文化的内涵,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批青铜纺织工具,有卷经杆、刷形器、梭口刀、弓形器、纺轮、针线盒、筒、锥、针、绕线板等,是研究云南纺织史的重要资料。
 云南省博物馆 1975年——1976年,在楚雄万家坝发掘了79座古墓,时代为春秋——西汉。出土文物1245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出土了5面春秋时期的铜鼓,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铜鼓。1977年至1982年连续7次对曲靖珠街八塔台古墓群进行了发掘。在7米多高的巨大封土堆上,层层叠压着东周——明代的古墓葬。其中,东周至两汉的墓葬出土了青铜器、陶器、玉石器等文物200多件,较重要的有铜鼓、铜釜、扣饰、矛、戈、剑及陶鼎等。南诏——明的墓葬均为火葬墓,随葬品不多,但其火葬罐形式却复杂多样,为云南火葬墓的分期提供了较科学的依据。八塔台古墓葬区沿续近两千年,经历若干朝代,这一奇特现象,在中国考古史上是不多见的。
云南省博物馆旧馆
云南省博物馆旧馆成立于1951年,是云南省文化厅领导下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占地面积15亩,11740平方米,建筑面积16465平方米,展览面积3000平方米,库房面积3007平方米。在职人员74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3名,高职17名,博士1名,硕士2名,海外归国专业人员2名;建馆以来,经过考古发掘、调查征集、社会收购和接受捐赠等方式,已经收藏了青铜器、古钱币、陶瓷器、古书画、碑贴、邮票及各类工艺品共计20余万件,是云南省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其中闻名中外的有战国时期的牛虎铜案、西汉时期的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北宋郭熙的《溪山访友图》、大理国时期的金阿嵯耶观音立像、大理国时期的金翅鸟,等等。2007年,云南省博物馆还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十五家重点博物馆”之一;2008年5月18日开始,云南省博物馆对外永久性免费开放,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云南省博物馆新馆

云南省博物馆新馆,位于昆明市广福路6393号。新馆占地150亩,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建筑外形呈正方体,平面呈回字形。主入口左右两侧分设一个景观水池,地下二层,地面五层,高39米。
新馆建筑方案由香港许李严建筑事务所设计,主体建筑正方体造型取意于云南“一颗印”式传统民居建筑,外墙采用简洁有力的现代建筑语言,塑造了错落有致的折面体和贯穿多层的长缝造型,喻意云南石林;以外墙铝质穿孔板肌理效果强调其雕塑般的造型,在昆明灿烂的阳光下呈现出多彩的动感魅力,充分展现云南“有色金属王国”的独特地位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新馆通过巧妙设计,把自然景色引入室内,营造出舒适、自然、和谐的艺术环境。新馆建筑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融民族与时尚为一体,呈现出宏伟和庄严的风貌,是云南省有史以来投资最多、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的现代化博物馆。

上一篇: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

下一篇:徐州博物馆

更多关于 云南省博物馆 的信息